浙江心理醫生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浙江心理衛生服務中心的心理咨詢師蘇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正在被一群愛笑的初中生和志愿者“善后”成員所折磨。
“有些同學叫我‘傻’,我說他們裝糊涂,這是為什么呢?”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上周日,該中心的心理咨詢師蘇衡接到一個來自湖北的電話,說是一個初一的男孩,在媽媽的控制下,一直都是“順著媽媽的意愿”,從來不玩手機。
不過這種聽起來像是“擺爛”的行為,在蘇衡這里算不上“擺爛”。
“擺爛”與“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后有什么差距?
在初中的時候,家長會以為,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名詞,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擺爛”的孩子,長大后會有什么區別?
聰明的家長,會發現,“擺爛”的孩子,長大后會更聰明
知乎網友“長安”說,從小到大,特別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可從小到大,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假,起居都是如此,被子一大堆,自己從來沒工夫親自動過,“擺爛”的孩子,長大后,多半也是“擺爛”的。
前段時間,一位網友的孩子“擺爛”
了!
這位網友的孩子從小到大,成績一直很好,奧數班、奧數班、英語班、書法班,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她都安排滿了。
參加各種興趣班,不管是鋼琴、書法、繪畫、樂高,都不在話下。
周末她的媽媽還會帶她去玩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遺余力地培養她的各種能力,稍微有一點空閑時間,就讓她背上小背上一首詩,自娛自樂。
在媽媽的嚴厲逼迫下,她的成績也一直很好,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某名牌大學。
畢業后,也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能夠進到那所大學的高校。
這位網友的媽媽非常機智,不僅在學習方面對孩子有著高的要求,而且是毫不含糊的,尤其是在各個方面,堪稱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不僅對孩子的興趣進行培養,對學習上的教育也極為嚴格。
除了要上各種興趣班,她還全方位培養孩子的各種品格。
如果孩子喜歡畫畫,她就去了解各個俱樂部,觀摩和學習如何將孩子的技能泛化。
甚至在某個領域,她還支持孩子的各種社團,她認為這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甚至,在女兒身上,她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陪伴孩子去博物館,去學英語,去看歷史故事書,讓她對歷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這套方法對她的幫助甚大,不僅能讓孩子的興趣班還給她帶來更多的機會,讓她的個性得到充分地發揮。
孩子從小就知道,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能夠感知和處理很多不同的事物。
培養孩子的”格局”,才能讓他在未來更加有競爭力,孩子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擁有更多的機會。
4、 保持自身優勢
孩子的性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成長中逐漸形成的。作為家長,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了解孩子的喜好,通過觀察,讓自己的孩子去了解自己的長處。
通過觀察,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更加突出的優勢,這樣孩子也能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有優勢。
所以,父母們不要覺得只有自己的孩子將來才能擁有更多地選擇,這就要求我們自己要盡量保持自身的優勢。
如果孩子能夠在自身優勢中找到更多的自信,也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去獲得更多地發展,這也是對孩子來說,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孩子自身優勢,而并非是外界的條件。
所以,不要總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這樣只會讓自己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因為你根本不相信他比別人差,即使他現在比不過別人,那也是暫時的,自己就是不行。
身為父母,應該多去肯定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在進步,在努力,我們不要在背后給孩子施加壓力,別總是挑剔孩子的成績。
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多一些鼓勵,讓他更加努力的去追求更好的人生。
只有這個過程,孩子才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