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個孩子養的焦慮不能焦慮。
放棄家養孩子焦慮無可厚非,但同時又不能忘記家養孩子的焦慮無處不在。
那些充滿了焦慮,甚至束手無策的家長,其實是覺得自己必須去做出改變,想要去管住自己,把自己照顧好,否則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就達不到。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人說焦慮是什么?焦慮是對未來的恐懼。人們的情緒往往來自于對未來的擔憂,如果你對未來抱有這樣的想法,你對未來的擔心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增加。
其實,沒有必要杞人憂天。孩子的情緒,你是看不到的,他不像你這么在意他,他是看不見的。你在意的是他的現狀,你不會承認他有這個問題。
所以你不應該認為他有這個問題,他其實是很好的。當他出現了問題,你才需要去跟他做溝通。
我接觸過很多孩子,一到青春期,他就開始跟父母頂嘴,“你說一句,我有十句在等著。”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放棄這種行為。
在你們這個年齡段,正是需要互相信任的時期,在這個階段,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能夠讓他更加自信。
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我們貿然地下令行,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去禁止孩子的探索行為。
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們成長。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也讓他們理解父母對他們的愛,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更好的性格。
三、 給孩子更多的愛,給他更多的選擇
不要一味地說教,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有的時候他們也許會選擇錯,但不管怎么樣,家長都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選擇,這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感受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才會明白自己是被尊重的,才會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的犯錯中指責、斥責、打罵孩子,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管理,阻礙孩子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夠引導孩子走出困境,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是這樣,只有在他們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家長才能抓住時機,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最后,想要孩子擁有高情商,我們還應該把孩子的情商培養好。
美國著名主持人海明威曾說過:“若是一匹馬輕視你,那它將成為你生命的全部。”
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夠靜下心來,鼓勵孩子傾吐苦水,他將會感受到家人的愛和接納,進而感知到生活中的美好。
一位高情商父親不僅能夠用自身的行為來引導孩子,更會給孩子注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營造出一個個開心、溫馨又幸福的成長環境。
情商的培養,需要時間和空間的積累。
與其讓孩子背著沉重的包袱,不如讓孩子擁有一顆高情商的心。
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劉濤曾說過:
“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90%的原因都來自于家長。”
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盡心盡力,認真的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了解孩子情緒的來源,從而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情緒。
4、“換位思考”,養成高情商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寫道:
“人的一生中,除了工作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包括:適應環境、建立親密關系、自我管理、情緒管理、積極的心態。”
所以,要想孩子情商高,家長要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感受到高情商帶來的愉悅和提升。
舉個例子,當孩子拼壞了一款手機的時候,家長可以這樣說:
“我看到你把手機打碎了,我很生氣,希望你能告訴我怎么回事。”
“你為什么把手機打碎了?”
“這個手機是你最喜歡的,但是手機一定要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