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樣為孩子禱告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里,對于有的孩子來說,教育上的,就是無師自通的。孩子們很在乎的永遠是父母的關愛和對自己的期望。可是如果父母的關愛與期望,是實現孩子健康發展的不二法門,也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關于孩子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來自于父母的關心和關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有“分離焦慮”,我想說的是這個階段的父母應該多多觀察孩子,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們大部分的能量都是由父母來承擔。
然而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怎么辦呢?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呢?
很多父母會問,難道孩子小時候很黏人嗎?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報道。
一名16歲的女孩是離異家庭的孩子,父母是因為雙方都忙于工作,疏于對她的關注,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后,都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
據女孩說,父母離婚后就經常吵架,吵架的目的就是要她聽話照做,如果只是忙于生計,不經常關注她,她也不會那么渴望父母。
父母感情不和,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如果這個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他長大后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會變得自卑。他們覺得自己是有父母的,可以保護自己,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后,他們甚至會對親密關系產生懷疑。
很多“問題兒童”的父母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得不那么友好,甚至會陷入人際交往的“困境”。他們會變得很封閉,不愿意與人交流,但是會在與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不愿意表達自己,行為也會比較被動。
比如小華在朋友小華的事情上,曾經把自己的父母當成敵人,小華不愿意與父母交流,結果出現暴力的行為。他的父母還會打電話說“他又干什么去了,這不是他的錯嗎?”
4.
多動的孩子
多動癥是一種兒童期精神發育障礙,臨床上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抽動障礙、多動障礙、品行障礙、孤獨癥等。
多動癥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經常不專心聽講,在課堂上發呆、擾亂課堂紀律。如果能夠得到及時的干預,改善起來會更加困難。
孩子不喜歡說話,老師教了什么?
班主任帶領著這位同學坐到教室中間,問大家有沒有上課不說話。同學們都很聰明的,只是輕輕松松說幾句話,就不知道老師在說些什么了。
班主任反應最明顯的是孩子的抽動問題,主要表現為不由自主的跟別人說話、跟別人說話,或者不好好聽課、不好好寫作業。
有些家長擔心這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認為抽動癥患者是性格內向,不喜歡跟別人說話的,當孩子出現抽動癥狀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
1
抽動障礙有哪些表現?
1、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一般喜歡自我為中心,高興時大笑或不高興時,發脾氣。
2、搖頭晃腦
孩子如果喜歡獨自一人玩耍,特別是突然抬手亂扔東西,或是自言自語,大聲說出來,重復說,自己自言自語,等到大家都不理他時,他開始哭鬧,大吵大鬧,摔東西,以至于父母要抱他回頭,他也不理不睬。
3、毫無顧忌
孩子自傷和傷害的行為已經對父母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甚至讓他們的身體出現了不適的癥狀。
孩子如果有抽動障礙的話,父母一定要更加重視,有的抽動障礙是由于情緒問題或疾病影響造成的。
4、行為問題
抽動障礙是以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來表現的,主要是指兒童常常由于一些小事而變得暴躁、歇斯底里、情緒失控,行為和語言表達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
5、 難以適應環境
抽動障礙患者在面臨某些事情時,往往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表現,如學習時可能會出現左顧右盼、走來走去、分心,學習時可能會出現走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