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壓力焦慮緊張,家長都有吧。
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我們焦慮的問題。
我們不敢問孩子成績考不好的原因,更不敢問,孩子會覺得我們是在找麻煩。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我們只需要日常和孩子交流溝通,他們也會很愿意和我們交流。
考試焦慮、考試焦慮的孩子
考試焦慮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有關系
那么,孩子的焦慮從何而來呢?
李雪:
關于孩子的焦慮,“空心病”、“三無”,你具體需要做什么?
李雪:
孩子考不好,每個人都會經歷焦慮的過程,他們在焦慮的過程中,要去反復確認“我是不是可以不焦慮”,同時,也要去鼓勵他們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孩子考得好,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喜悅;考得不好,我們可以冷處理,但不能給孩子指責、打罵,或者給他潑冷水,那不是在寬慰孩子,而是在逼著他們在焦慮的過程中掙扎。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引導孩子往正確的道路上去走,而不是讓孩子在焦慮的泥濘中陷于泥濘中。
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我們要記住,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是孩子,而不是擔心他們的錯誤,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在錯誤中成長。
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不能讓孩子變成自己的附屬品,而要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邊界,才能有創造力,也才能遵守你們的規則。
這個過程是需要孩子自己去獨立完成的,而不是我們家長代勞。
比如在學習上面,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哪些知識學得更好,有什么成就比得上你現在所擁有的,讓我們進步,哪怕你現在還不夠努力。
然后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我們能為你做些什么,當然你有能力。
當孩子知道自己為自己負責時,他的內動力會不斷增加,他的成績也會慢慢提高。
做父母的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在經歷中不斷地去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
所以我們要學會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而不是貶低孩子。
因為如果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那么他的成長道路上必然會有失敗。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時刻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充滿威脅的話語來恐嚇孩子,因為這樣只會讓孩子陷入在“習得性無助”的深淵。
一個人如果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自卑的陰影,那么長大以后就很難擺脫自卑的陰影。
那么當孩子表現出自卑時,父母該怎么辦呢?
正確認識自卑的意義,
孩子自卑,大多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說這四句話。
1.你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
很多父母都特別在意孩子,特別是看到別人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差,就開始不斷的打擊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就是丟了西瓜,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慢慢就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
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自卑心理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鼓勵孩子的努力和上進心。
2.如果孩子性格出現缺陷,父母應該怎么做?
其實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好,在他們心目中是最優秀的,所以經常會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才可以。
當父母這么做的時候,其實是在否認孩子的努力和上進心。孩子會覺得父母很敷衍,其實也會增加他們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孩子更加叛逆。
在父母的壓力下,孩子會對自己失去自信,自我否定,內心也會變得越來越差,所以父母應該懂得給孩子減壓。
3.父母應該如何做?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自卑心理,歸根結底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父母的壓力雖然是來自于外界的,但是這種方式能夠讓孩子產生這樣的想法,其實也可以換一個角度。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1.多陪伴孩子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自卑心理,主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陪伴不夠,就算孩子只是很小,他們也想要父母的關心,所以父母應該多多陪伴孩子,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從游戲中與孩子找到共同話題,讓孩子能夠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