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不聽話滿地打滾,比起不聽話可怕
寶媽群里有位寶媽吐槽,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她可能更加煩惱,孩子自己玩的,大人在一旁玩手機,他們兩人會爭搶,會吵架,如果自己沒有阻止,可能還會動手打人,這個時候,媽媽會覺得很委屈,為什么就你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呢?你看人家,懂事聽話,把玩具都收拾的整整齊齊,而你呢?還動手打人,這是多么不聽話的行為啊。
據寶媽說,有一天,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自己搭積木的時候,沒有收拾,這位寶媽就把孩子罵了一頓,孩子哭了。結果孩子更加生氣了,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寶媽更加生氣了,就把孩子的積木搶過來,質問孩子:“你為什么要哭?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你真是一點都不聽話,你怎么這么不聽話?!闭f了一通之后,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寶媽更加生氣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習慣性的發脾氣,對孩子進行批評,從而使孩子不聽話。其實父母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說,“你現在很傷心,你可以哭一會兒嗎?”這樣一來,孩子會有很大的被尊重的感覺,也會變得很有責任感,孩子也會更有擔當。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不妨蹲下來,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委屈,哭完了,我抱抱你?!边@樣會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的感受,也更愿意溝通。
6. 蹲下來,理解孩子。
教育孩子,家長最好蹲下來。蹲下來與孩子溝通,當他能站在父母的立場與孩子平等相視時,溝通才能行之有效。孩子才會聽進父母的話。
7. 允許孩子哭,接納孩子的情緒。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共識:孩子還小,哭一哭很正常。
然而,如果孩子們的情緒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
一位12歲的女孩,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晚歸。因為擔心父親會打罵她,她帶著弟弟離開了家,獨自一人在外流浪。
她很想要姐姐,于是就偷偷抹著眼淚留下一封遺書。
“我不想讓爸爸媽媽傷心,他們總是打罵我,一點小事都會罵我,我真的不想回家?!?/p>
在女孩離家出走的這個晚上,情緒也崩潰了。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在日記中寫到:
“我真的不想讓你們每次都打我,我就是不想讓你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是想讓你們覺得自己還不如別人。
每次吵架,即便是道歉,媽媽也不會答應我的任何一個要求。
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是自給自足的,是無怨無悔的。
但在我真的做錯事的時候,媽媽竟然沒有一點反應。
也許,媽媽的一句話,就是我恨你的根源。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孩子的終生教育,就是一個依賴父母的過程。
孩子在父母這種錯誤的影響下,錯誤的認知又會延伸到他的下一代。
從而導致他也形成這樣的認知:
我就是這么沒用,我就是這么沒用,一無是處,什么都不行。
這種根深蒂固的自我認知導致他的一生都在痛苦中度過,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其實父母的責備孩子也是一種壓力。
有些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你可真笨,怎么這么笨?!?/p>
但有些父母卻不以為然:“你只是不聰明,不用什么都學,就算考一百分,媽媽也會很滿意?!?/p>
這種想法就相當于對孩子說:“我對你并不是很滿意,媽媽要是對你不滿意的話,你也要對自己更加不好?!?/p>
對孩子來說,父母并不是不愛自己,而是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愛。
只是嘴上說著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在行為上卻做出了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實際上,這種行為,我們也可以理解為:
“孩子們,你們真的要好好學習,我們一直希望你們能考出好成績,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