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媽媽生氣怎么辦?
如何讓小孩子乖乖聽話,這是家長最擔心的。例如小孩子不肯吃飯,不肯好好吃飯,家長就會跟小孩子“較勁”。“不吃就不吃”“不要吃飯”“你怎么那么懶”“你這么大了還不聽話,都這么大了你怎么還不懂?”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家長說的話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他們能健康成長。可孩子卻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感覺到了不被尊重,還要被父母嘮叨。
有的時候孩子想要和父母辯解,說一些委屈的話。
比如有一次我和兒子一起去游泳池,旁邊的教練看到我和兒子在一起,就問:“兒子,你是不是想和他一起去游泳?”“是啊,我們在一起玩呢。”兒子說的話很有道理,我就答應了。
然而兒子剛開始游說的時候,我并沒有在意,覺得他可能會在等我,但是后來他說的時候,我就跟著說:“好的,媽媽,你說的很對,媽媽在這里等著,我們一會兒再來。”兒子聽完以后,眼神變得很是高興,笑了一下,然后又說:“媽媽我想和你一起下去。”我才放下心,我說:“那我就去吧!”“好啊!”兒子開心地說。“兒子,我現在跟著媽媽走,不用你來了。”兒子開心地說。我答應了兒子,一轉身,兒子已經在公交車上下車了。這時候我和他說:“兒子,我們馬上就出發了,再過五分鐘我們就出發了。”
我一路上說著話,兒子哭了,有些委屈地說:“媽媽,你給我洗臉刷牙,因為你答應我了,如果你真的不聽話,我們就一起走。”
我把手一伸,兒子還是不肯。好吧!又是一個超市,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那我就把手機關了,這樣,兒子就乖乖地聽話了。
到了車上,我問兒子:“今天媽媽和爸爸誰坐公交車去了?”兒子說:“媽媽和爸爸上班去了,爸爸說要給奶奶買禮物。”
我說:“那你上班前,媽媽和你一起做好提前給奶奶送到幼兒園的準備好嗎?”兒子點點頭。
“你和爸爸一起去上班,好嗎?”我問兒子。“好的,我和爸爸一起去!”兒子開心地笑了。
這是我的第二天。
一個媽媽故事
有的媽媽講到這個時候,發現自己的孩子竟然并不愛上學,在家不愛上學,特別黏著媽媽,給她什么都說不,還總是抱著媽媽,讓媽媽抱。媽媽什么事也不做。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卻死活不肯上學,經常喊著不想上學,媽媽很苦惱,一氣之下就給孩子辦了休學。
媽媽無奈之下,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當然,這位媽媽在和醫生溝通時,也是一味地說教。后來孩子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說不想活了。媽媽真的就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結果醫生告訴媽媽:“你這就是孩子的厭學,不想上學,就想著玩兒,想讓孩子看到上學這條路。孩子聽了太痛苦了,也崩潰了。”
02
父母的心理建設
孩子的情緒,實際上也是父母的一種心理建設。我們雖然不應該是因為父母這樣做,而是在于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是否保持了共情心理。
01
共情心理的前提
首先,我們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這個道理,是很重要的。因為一個人的情緒和情感往往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
1.情緒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孩子在學校或者生活中,與同伴發生沖突的時候,他的情緒也會有很大的波動,這些情緒一方面是來自于周圍人的情緒,一方面也來自于自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