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孩子分離焦慮媽媽還上班嗎?上班離開家就是他們獨立的成長旅程,比起被依戀下來的恐懼,在家里每天仍然是每天一樣,時時刻刻是媽媽們不離開自己的節奏。
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明顯,但孩子的這種不規律的焦慮,并不是說媽媽不愛自己,而是在幼兒園里,自己無法融入,無法得到媽媽的關注,這種不穩定的焦慮,會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更會引起分離焦慮。
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對分離和依戀就會格外關注,這種關注不是突然性的,而是永久性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第一個幼兒園階段,媽媽們會為了讓孩子學會適應新的環境而早早離開家,讓孩子開始新的生活,這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會發現,剛出生的嬰兒,幾乎每時都在哭泣,因為這個時候他既沒有得到父母的溫暖,又沒有得到父母的懷抱,所以孩子就會尋求安慰。
寶寶哭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一種化學反應,能讓他獲得安全感,緩解焦慮,放松心情。
這也是嬰兒形成新性格的關鍵時期,當然,如果哭的頻率比較多,也不要太刻意去制止,要順其自然的讓他哭完,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去了解他的真實情況,其實,他哭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也很重要,因為他哭的時候你能夠看到他的需求,這種溝通模式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在孩子哭的時候,你要做的是接納理解他,告訴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并告訴他,因為你理解他了,并且在他哭的時候抱抱他,告訴他媽媽愛你。如果你用威脅的方式去制止,因為媽媽很傷心,因為媽媽很害怕,也很生氣,媽媽很愛你,所以我要是換成是你,你看起來還是很難過,我就會回來了,這樣就不用傷心難過,媽媽就可以給你安全感。
但是在孩子哭的時候你要注意你是如何回應,也就是不要有任何帶有任何情緒的回應,只有你平靜下來了,孩子才會感受到你的愛。孩子哭的時候你可以去抱他,但是不要去阻止,你可以給他關愛的感覺,抱在懷里,然后可以接著說,我們今天是先寫這還是先說怎么寫,因為寫作業有時候不是要求,是希望以后怎么寫。
而且你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用詞,不要把你想說的話變成耳旁風,讓孩子感覺到他們很重要,這樣孩子才會跟你交心。
第二個:家長要尊重孩子,孩子跟你鬧脾氣的時候,你不要對孩子說:“這有什么好生氣的,冷靜一下!”
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會感到不舒服,為什么呢?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無能,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好,從而內心充滿了自卑感,有可能產生厭學情緒,到時候就算你再怎么教導孩子,孩子也聽不進去,更加不愿意接受你的指導。
第三個: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要能夠理解孩子,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然后再來解決問題。
孩子不愿意去學校,一定有原因于孩子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些事件,比如被同學欺負、被老師批評、同學孤立等等,孩子可能會有情緒上的波動,這時家長不能只是一味地責怪孩子,家長要先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把問題說出來,孩子不愿意去學校的情緒,需要家長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如果說出來的話,情緒就會得到緩解,這時家長要多傾聽,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想去學校,如果孩子跟老師有矛盾,家長要理解孩子,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在學校里有些什么事情會讓你不開心呢?媽媽小時候也是不開心的,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情況,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表達,或者他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讓家長理解自己,這時你可以先讓他說說:“你上學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爸爸媽媽也覺得有些事兒不敢說呢?”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他不想說的時候,可以對他說:“如果你想要跟爸爸媽媽談事情的話,你現在是不是可以先冷靜一下,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我們允許你嗎?”
孩子就會很樂意地跟你去說。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