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不好好焦慮的現象有哪些?
5月5日,山西高考分數線公布,記者走訪蘭州市區的蘭州市的家長,發現家長們面對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情緒焦慮的狀況比比皆是,他們一方面非常擔心孩子的未來,甚至一度懷疑孩子是不是不適合進入高考的圈子,這種情況多集中在孩子出現了嚴重的考試焦慮情緒。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家長認為,平時都是孩子努力學習的結果,如果高考發揮失常,考不出好的成績,對自己的未來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選擇讓孩子緩解焦慮,讓孩子以一顆平常心面對高考。
臨近考試,孩子開始出現焦慮現象,家長們該如何應對?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調整心態
考試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調整自己的情緒,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就是要找到適當的時機,與孩子好好溝通。
在考試期間,考生出現緊張的情緒時,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情緒調到最佳狀態,這樣能夠幫助孩子在最短時間內,更好的復習,調整好狀態,能夠讓孩子在考試中獲得更好的發揮。
二、改變心態
家長要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有些許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太高了,于是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不停的問孩子有沒有考第一、考了多少分等等。而忽略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態度,沒有學會主動的去求助,甚至從心底里認為“我不行”、“我沒有能力”,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家長應該從多方面入手,改變對孩子的期望,讓孩子更加自信、踏實地去學習,去面對人生的困難,以便取得成功。如果父母不相信孩子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更多的還是盯著孩子的不足,看到孩子的失利,而指責孩子,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節奏
現在的孩子壓力很大,家長最需要做的是:給孩子一些空間,不要一直盯著孩子的學習,要多去了解孩子,不要總是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心理。
聽到孩子成績不理想,有的家長就非常生氣,會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腳踢。其實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對學習成績越來越沒有任何的幫助。
作為家長應該知道,成績只是一個分數的一個側面反映,但并不等同于孩子所擁有的品質,家長應該關心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否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98分的習慣,與100分的成績有很大的關聯,注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才是家長應該做到的。
2、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家長,無論是怎樣控制情緒,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因為你的行為和態度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很多孩子厭學、叛逆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個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母親。
如果你的母親屬于控制欲極強的人,她就會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你,看你有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她就一遍又一遍的去管教你,而不是關心你。
這種情況下,孩子怎么可能會發展出關心父母的心態呢?
3、
在一個家庭里,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是控制欲,那么孩子就會形成依賴媽媽的心理。當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形成后,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的心理,而這種心理又會跟隨媽媽的行為,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這種心理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不好的感覺。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在旁邊不停地指責批評,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媽媽心中一無是處,為什么要處處被否定?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尊重的,不被理解的,甚至會把媽媽當作一個審判者,什么事情都要用暴力來解決。所以媽媽就會把孩子看得特別焦慮,他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敢告訴媽媽。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09: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