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不聽話,也是家長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經常沒有管束孩子,孩子就是在家里玩,到了外面也是自由散漫,不聽話。有時候孩子還纏著家長要買玩具,不給買就撒潑打滾,甚至想要打父母,但是由于是家里的獨生子女,所以哪怕是有些經濟能力的大人也會不為所動,更別說是自控能力弱的小孩子了。
這個小孩子剛上小學就喜歡上玩游戲,不管怎么說都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再怎么勸說都不管用,媽媽在教育他的時候也很無奈,只能哄著他,但是一不管,孩子就會亂發脾氣,撒潑打滾,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小女孩的身上。這個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名小學老師,他發現自己的兒子在小學期間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喜歡打游戲,尤其是在上小學之后,游戲占據了他大量的時間,也影響了他對學習的態度。孩子一放學回到家,就會說:“爸爸我作業寫完了,明天還要上興趣班,總之我只要玩游戲就行了。”
爸爸聽了兒子的話之后沒有想著要去批評教育兒子,反而給他選擇了一個更為重要的事情——“玩游戲”。他告訴兒子,游戲可以玩,但是要控制時間,因為時間到了就要收走手機,否則不允許。結果這位爸爸的兒子玩游戲時長時間偷玩,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不說,還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社會青年,被學校退學回家。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這位爸爸的語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急切的心情,這位爸爸很焦急的對孩子說:“你可以讓你的同學不要玩游戲,你還要和他們一起去玩,我相信你有這個實力,他們肯定不會去的,因為你們學校就是這么一個很好的地方,在那里能學到很多東西,你就不需要去玩游戲了,而且你可以做你的老師,有同學可以和你一起玩,我們相信你一定會去的。”
由此可見,爸爸的這番話讓孩子當時非常有信心,他也非常樂意去嘗試,而且他也努力學習了很多東西,比如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去建造“城堡”,最終終于蓋上了這個城堡的橋梁。
第二個故事是這個孩子寫給父母的,后來孩子寫道:“我想要考取雙學位,然后我要在三個學位房里過著舒服的生活。”
他有這樣的舉動,父母當時就非常高興,于是父母就獎勵孩子,帶孩子去了好幾所學校,終于拿到了學位。可是才剛剛到學校的第一天,孩子就被告知有3個名額沒能進入,父母知道后十分氣憤,因為孩子一直在墻上亂畫,根本沒辦法畫。他們覺得不能再讓孩子這樣亂畫了,便把孩子批評了一頓。
過了幾天,這位家長找到了王老師,他跟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就跟著街上的人到處亂畫,像你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在街上有好工作的。你是不是將來需要去體檢報告廳或者是去體檢的。”
后來,王老師對孩子進行了教育,教孩子學會了自控,并向孩子保證說:“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
媽媽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畫出好孩子的未來”,因為在教育中,我們并沒有告訴孩子什么是好的行為,也沒有告訴孩子什么是不好的行為,只是告訴孩子“什么是不好的行為”。
在孩子的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如果做不好,就會被拋棄。
有些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這讓他們感到恐懼怕。這種心理壓力會伴隨他們,對父母的信任感就會降低,他們會害怕自己做不好,不敢在父母面前展現出自己的好。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過,父母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每個人都是未經培訓合格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恰當的引導,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怎么處理情緒。
如何讓孩子對父母有足夠的信任感
1. 學會表達愛
相信他人,就是為自己負責。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相親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