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托班?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小學二年級男孩由于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矛盾,隨后老師打電話找家長告狀,結果被家長一頓批評教育,隨后,孩子在自己的家里燒炭,不愿意去學校上學。
據了解,這名男孩今年六年級,和同學關系不好,經常發生沖突,后來就再也沒有上過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面對家長的質問,男孩的回答讓人十分震驚:“我每天都在學習,我以為,我可以掌握好學習方法,他只是把我的時間消耗在他身上了,和他形影不離。
可他根本就不關心我,他的同學都在玩手機,他卻只關心我,每天上學都是戴著耳機,晚上不睡覺,作業也不寫。
經過了解,他們的媽媽是公務員,家庭收入已經很不錯,孩子從小就會定期去看望爺爺奶奶,經常給爺爺奶奶打電話,視頻聊天。
我很佩服他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付出了很多,犧牲了很多,為了孩子的成績,我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幾乎都用手機來控制孩子,從早晨六點到晚上十一點,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拿來來看孩子。
可是孩子還是會沉迷于手機,還是會癡迷于手機游戲。
如果孩子說,手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如果手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就會變成手機的主人,而不是現實主人。
對于孩子玩手機,我的理解是,父母可以用,但不能看成自己唯一的選擇。
在任何時候,父母都應該給孩子灌輸自己選擇的道理,而不是用“聽話”“讓我們先做完作業”。
允許孩子有情緒,允許他有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
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那么焦慮,才會坦然接受父母給予的每一個選擇。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就會有很多選擇,比如:
不愿意上課、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不愿意和父母玩游戲等等。
這都是孩子們在經歷一種“喪失感”
的感覺。
心理學家曾奇峰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只狗丟棄在籠子里,籠子里有一種現象叫做“習得性無助
”,我把狗關到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電擊狗,狗就痛苦倒地痛苦倒地。
反復實驗后,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嚎啕大哭,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對于這類學生,父母就需要在孩子早期培養他“習得性無助”的能力,讓孩子懂得: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獲得成功的路有很多條,成功也有很多條,失敗也有很多條。
只有付出了艱辛,才會有成功。
幫助孩子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化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付出”,很容易陷入親子矛盾,處理不當,還容易導致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更加逃避學習,成績自然也就越來越差。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障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再采取措施
。
★ 在學習時,可以通過翻閱書籍、做筆記、查閱資料等方式來幫助孩子理清思路
。
★ 時刻注意孩子的狀態
。
★ 隨時隨地進行檢查,及時判斷孩子的學習狀況,
也可以通過送醫檢查的方式,及時發現孩子的學習障礙。
4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如果說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對環境的選擇和學習態度較為“低效”,那么他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必然會被各種各樣的外界因素所吸引,無法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
★ 父母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
如果說父母和孩子在家里的學習環境相對較好,而且學習的時候就不會顯得有那么緊張,那么父母則應該盡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當孩子出現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看書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只需在一旁監督孩子,并鼓勵孩子專注自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