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孩子很焦慮可以換個新房住嗎?
本篇文章整理自《共讀一本書讀一本書》
欄目編輯:趙欣 朱秋英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微信號:nflagongy
說實話,最近幾年,經常在有生老二的時候,看到不少家長都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焦慮,焦慮的不在少數。
焦慮是我們的潛意識,人人都會有,但我們往往很難覺察。
小到我們對他們的觀察,大到我們對他們的指責,
都會成為一個導火索。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北大的教授。
他的孩子也患有抑郁癥,但是他只是告訴孩子,你現在的痛苦就是爸爸媽媽媽當年的痛苦,現在你享受著這個疼痛,我們都很為你感到高興,我們都要為你感到高興。
這個教授的孩子在采訪的時候承認了自己患有抑郁癥。
但是他卻說,我沒什么要求你要怎么樣,你好好的,爸爸媽媽只要你快樂就好。
這是很多孩子心目中的“快樂”,
家長們卻不知道,這是一句玩笑話,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在社會上有可能吃大虧。
這位教授認為:
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把快樂當做自己的追求,
把快樂當成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們會覺得快樂的重要性遠遠大于一切,
從而導致他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活得很痛苦。
他們會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的樣子,比任何人都重要,
一旦他們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便沒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失去了成長的方向,
就像陷入了抑郁的沼澤里,
沒有方向,沒有方向,
四處走南闖北,迷茫迷茫,這都是正常現象,
你沒有動力,那就會墮落,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是隨波逐流,
就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人生沒有目標,就好像走路,走著走著就會走歪,就像被偷竊犯人,犯人不敢死。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比如:吃東西、亂吃東西、熬夜,
不愛運動、挑食、
經常逃課、厭食、睡懶覺,
早上起床困難,
不會整理房間,
整日里完不成作業、上課遲到,
再也沒有機會“玩”過。
這不是大人的錯,而是青春期的孩子的錯誤。
孩子青春期的本質是“大人”,
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記,
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爸爸,
不僅要承擔起責任,
還要頂住壓力,
勇敢面對,
不留遺憾,
但依然得更強大。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各種難題、困惑,
我們能做的不是不停地講道理,
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先跟他們站在同一個高度,
理解他們,再幫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唯有如此,
我們才能把教育推向更好的未來。
我們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
我們的批評,我們的批評,
都是為了孩子能好,
希望他能健康成長,
只是為了能不辜負我們的期望。
因為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
因為考得不好,
孩子已經很難過了,
但他也不想灰心,
只是希望他可以順利度過這段時間,
我們能夠理解他。
所以,無論孩子考得好不好,
請不要用成績來定義孩子。
我們也不要用成績去評判孩子,
他只是希望自己夠上好的學校,
能夠找到好的工作,
這也是他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我們只有接納了孩子的焦慮情緒,
才能和孩子一起面對,
緩解孩子的壓力。
我們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
孩子還小,
他能夠承受的事情家長再大不小了。
如果孩子成績不如意,
請不要和他爭吵,
你會發現,
他最后會找到你的弱點,
以此來證明自己。
02
孩子的成績單
最近一段時間,
小蕓的成績排在班里的倒數第一名,
這讓小蕓很是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