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波動性、矛盾性、盲目性和缺乏自制力。
但同時,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性格、愛好、價值觀、世界觀都在經歷一個激烈的變化過程,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是中學生自我意識覺醒的重要表現。他們要求在別人的眼中自己已經是大人了,獨立的意識萌生,所以才會覺得有時候話不投機半句多,不想和家長溝通。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心理變化,也會有自己的想法,盡管那些行為會讓父母不滿意,讓父母覺得頭疼,但是很多時候,盡管孩子與父母產生矛盾,還是要以家長和善溝通為主,如果孩子不肯聽,那么家長也可以先以委婉溫和的方式進行溝通,把“你覺得不可以”改成“我們覺得這樣做,是希望你能夠更好”。
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即使家長用吼叫、斥責、打罵等方法,無濟于事,甚至會讓孩子更加抗拒父母。明智的做法是,家長要給孩子找出他們的優點,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欣賞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和一無是處。
第三,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待。
在家長的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他們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處處都想要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全部給孩子,不舍得給孩子們吃一口飯,也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也不想花心思在孩子的成長上,想盡一切辦法的為孩子創造一切,就是希望能夠彌補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少吃一點迷茫。家長不應該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而是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待,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信賴家長,才能夠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避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產生誤會,因為這樣的錯誤行為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反感,覺得父母總是在踐踏自己的自尊心,從而產生一些逆反心理,所以家長應該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
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自己的,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叛逆心更重。
【筆者寄語】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只要孩子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即便是很差的成績也是能夠讓家長對孩子多一些鼓勵的,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應該多多鼓勵孩子,而不是將自己的不喜歡強加給孩子,
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家長也應該讓孩子養成一個獨立的意識,
讓他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性格,將來即便是步入社會也能夠有很好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