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父母失控的孩子
孩子變得不再那么聽話,失去了以前對父母的信任。
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小歡喜》中,展現了自己的煩惱。喬英子是劇中的學霸,被媽媽送到馬戲團給她的媽媽做飯。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媽媽的掌控下,她的生活失去了自由,媽媽宋倩的控制讓英子痛苦不堪。
想了解女兒內心的想法,宋倩從衣食住行、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為人處世方式上,一步步開啟了和女兒連環奪命般的戰爭。
為了監視英子,媽媽宋倩不惜辭去工作,全程跟著女兒學習。
為了監視英子,媽媽還會用上高三的標準去給英子灌輸知識。
英子的成績考上了好大學,卻發現自己連三本大學都考不上。
她終于承受不住壓力,在崩潰大哭中實施了反抗。
最終,她選擇了跳樓自殺。
她在遺書中說:
“這輩子她已經不相信我媽,她把我當成了媽媽。”
心理學大師喬英子說:“孩子的成長就像是一個動態平衡,當你看到孩子的狀態與自己不一致時,其實是最受傷的,因為孩子的成長就像是一個退行的過程。”
孩子的成長中,很多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不再重蹈覆轍,重獲新生?
1、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做選擇。
回想一下,在孩子兩三歲時,希望孩子快點長大,當他上小學之后,開始對孩子管束嚴苛起來。
這樣做,不僅會導致孩子形成逆反心理,更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和依賴。
孩子上學時,不妨為孩子規定一些看電視的時間,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這個過程也可以有罰,但是,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媽媽對他的關愛。
而且,要把這種關心和愛表現出來,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都在。
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足夠的尊重和愛,也會逐漸建立起責任感和安全感,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內心才會有很大的安全感。
2、給孩子心理暗示,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愛默生說:人生的底色是童年、青春期和成長過程。
孩子只有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才會向這個世界尋找到自己的存在。
《銀河補習班》中有個場景,鄧超扮演的爸爸馬皓文讓兒子馬飛在學游泳,當馬飛為難連水龍頭時,爸爸問兒子說:“你把水龍頭壞了,我擔心會砸碎,你愿意難道我把水龍頭壞了,你愿意讓我給你重新打開嗎?”
看到爸爸這樣說,鄧超特別想,便下定決心不再管了,因為他懂得尊重孩子。
雖然鄧超的教育方法,有些極端,但是我想在青春期之前,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就要“疏”而不是“堵”。
《銀河補習班》中有個片段,鄧超飾演的爸爸因為孩子不肯學習,勸說無效后,憤怒了,氣急敗壞的將孩子打了一頓。鄧超感到委屈,但是又無可奈何,于是晚上吃飯時,他對鄧超帶著石頭辱罵教育,鄧超的做法更加讓他生氣,甚至還把石頭扔了出去。
鄧超跟父母大吵大鬧,嫌棄父母生下自己,并且大喊大叫,說如果父母不改自己,他就要把父母趕出家門。
鄧超也叛逆的很,于是在家里,常常惹是生非,揚言“要殺死自己”。
在鄧超覺得對不起父母時,父母不是把鄧超讓他改成了自己,而是把鄧超變成了自己的復制品。
鄧超叛逆之后,就和父親一起把這個家撬開了,然后自己出去賭博、當起了老板。
鄧超和孫儷結婚以后,她就出來繼續養著孫儷,只是對于父親的表現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如今,鄧超在參演了許多電影的時候,跟父親總是存在著隔閡,也不懂得怎么跟父親溝通。
后來鄧超父親總是在他耳邊嘮叨,要好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以后才能有一個好的人生,他自己又何嘗不是這么想的?
圖源:《小歡喜》
為什么鄧超,從不愛自己的父親呢?
鄧超的父親,是個“農民工”,在家幫忙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