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后總是焦慮
文/中青在線
01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媽后,有一段時間,無論工作還是學習,我都會有一種"焦慮",特別是當孩子入園之后,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有的孩子表現出了入園的焦慮,有的則表現出了焦慮。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好朋友的婚禮,年輕漂亮的她帶著女兒在一旁,一個人捧著一束花坐在地上,時不時嘆著氣來。
而旁邊的父親本來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想著女兒回來之后就跟自己分享一件事,可沒想到她卻突然開始情緒激動,倆人吵了起來,吵得很兇,父親說了一句,我忍忍了,等你上幼兒園以后,我把她接過去!
女兒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嚇得抱著我的腿就哭了起來,等她哭完了,拿起手絹就往我臉上抹,我問她:""你為什么哭?"
她說:"我媽說以后長大要孝順,現在只有一個了。"
之后,孩子告訴了父親,可是當時她沒有能力告訴母親,過了半年母親再次生病請假,但是父親才告訴她,這個孩子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逃避,才讓父母那么辛苦地讓她讀書。
父親從來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父親從小的教育給她的壓力過大,讓她想逃避,才讓她產生了這么極端的想法,有時候,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不滿足自己的要求,都會有自殺的傾向。
一直以來,母親都不會鼓勵她,只會責罵她,沒有任何鼓勵的作用。她覺得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是不被人重視的。她用自己的話給父母說,她是多余的,他說他不想活得這么痛苦,但是,不管怎么說,都沒有用。
在那些自殘的孩子眼里,她的人生失敗,都是因為她是一個無法面對自己人生失敗的人。
第三種,“必須要堅強”的孩子
還有一些孩子,從小經常會表現出自信,積極地應付各種挑戰性的活動。她也想成為更優秀的人,所以才會不斷地被父母和老師表揚。但是,這些孩子需要父母告訴他們,并且讓他們自己學會勇敢面對挫折。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父親總是告訴我,把東西放好、放好,那些事情你不用操心。但當我長大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做到這些事情了。”
因此,這部分孩子中,孩子們完全沒有什么生存能力,在上學的年齡里,經常連衣服都不會洗,更別提什么運動功能了。他們沒有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社會的負擔。這也是為什么他們的生活相對比較差的原因。
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強,對自己的事情有明確的認知,有自己的計劃,不需要父母過多的操心,但是,他們卻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所以,很多孩子的情緒發展水平呈現倒退的趨勢。
這些孩子,總是不敢說自己能照顧好自己,且每次都是優于常人的狀態。為了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爸爸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是有意無意地將他們的自信心逐漸喪失掉。
其實,孩子的天性并不壞,他們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主見。如果家長一直強行干涉,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反而可能會讓孩子變得逆反,或者變得沒有自信,喪失自身的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用更加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需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讓孩子獲得自信心,從而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有的孩子膽小,需要家長去引導,相信孩子的能力,讓他勇敢的去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