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焦慮的你現(xiàn)在和剛下班回到家的你是否也是焦慮?
自從疫情期間剛好是年終大考之后,我們幾家歡喜幾家愁,因為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
就像大部分人每天回到家里看到的一樣,每當孩子復(fù)習的時候,大家都在擔心孩子又要測驗了,復(fù)習的那么仔細,然后又遇到一大堆新題型,孩子怎么可能熟能生巧呢?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xué)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xué)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們作為成年人也難免有自己的想法,因為生活中的變化是每時每刻都會發(fā)生的,只是我們往往不會察覺罷了。
就像林語堂的《完美陌生人》中,林語堂的孩子,總是因為一件小事而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讓人感到焦慮不安,這背后的原因也是孩子焦慮的心理。
01
為什么孩子焦慮的心理這么多
其實,孩子焦慮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只是出現(xiàn)在電視劇里,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
記得在電視劇《小歡喜》中,方一凡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擔心,是因為他的父母把他看成了個”小皇帝”。
只要跟他提到學(xué)習,他的大腦就會瞬間安靜下來。
接著就是說,他的父母并沒有給他充足的信任。這也導(dǎo)致了他在學(xué)校的狀態(tài)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情況,老師也沒有辦法處理。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出現(xiàn)焦慮的狀況,父母要懂得去接納孩子。
02
要懂得理解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事情,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
當父母真正地理解孩子的時候,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首先要能夠體察孩子的感受,他才愿意聽你說。
其次,不能簡單地對孩子發(fā)脾氣。
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發(fā)脾氣,往往是暴跳如雷,然后大吼大叫。
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有一個好的成績,但是卻不知道,孩子其實是最需要父母的愛的。
父母在孩子面前哭鬧,不是對孩子發(fā)脾氣,而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體諒自己的感受,有一個“心結(jié)”,但是每一個父母都要知道,每一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是一樣的。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侵刪
沒有得到過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會變得很缺愛。
還記得曾在網(wǎng)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嗎?
一位爸爸在房間里忙著做晚飯,妻子給父親洗菜。準備飯前,父親對兒子說:“你把飯做好了,我們就談?wù)勌O果。”
兒子吃了兩口,說:“我想吃蘋果。”
父親說:“好,你想吃蘋果,我們就談?wù)勌O果。”
兒子說:“好啊,你想吃蘋果還是橘子?”
父親又問:“你想吃蘋果,還是橘子?”
兒子說:“我要橘子。”
父親說:“既然你想吃蘋果,那你要先寫作業(yè)。”
最后半小時后,兒子終于把所有作業(yè)寫完。
當然,有的孩子寫得一塌糊涂,或者干脆說:“我這是寫完了!”
還有的孩子,不肯吃蘋果,你就對孩子說:“你這是不尊重人的表現(xiàn)!”
結(jié)果,孩子當然不高興了。
其實,你再去批評孩子的時候,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
在《不管教的勇氣》一書中,作者告訴我們,你的第一反應(yīng),就決定了孩子是否會產(chǎn)生“敵意”。
“敵意”指的是對孩子行為的不認可和不公正,“敵意”指的是“縱容”或是“不管教”。
但是,如果你能看到這些特征,你并不是在跟孩子溝通。
當你認為自己說了“不”是件壞事的時候,但當你覺得“有可能”的時候,你會更多地把“看法”告訴孩子。
當你認為孩子的觀點可能有很多時候是錯誤的、令人傷腦筋的時候,你需要做的是看到這背后的原因,引導(dǎo)他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
每當我跟孩子發(fā)生沖突,我會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聽進去多少?
2、我聽進去多少?
3、這個問題在我腦中閃過嗎?
4、我的邏輯是什么?
“我明白”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在聽的時候并沒有受過一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