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多的孩子開始不聽話了,你說東他說西,最后弄得你沒辦法,只能用暴力去解決。
但又沒法“好好溝通”,可能就會成為“軟暴力”,讓你懷疑是不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了什么錯誤。
今天小編為大家總結了5個“不聽話”的孩子,會給大家帶來哪些問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常犯錯
孩子因為年齡小,判斷力還不強,在很多事情上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在街上亂跑,在商場里亂爬,故意把東西掉到地上,又或者孩子在幼兒園犯錯了,被老師批評了,回到家里,把孩子一個人扔在那里,那么孩子就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
這樣的一個舉動,會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情,缺少基本的判斷力,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
2、 不聽家長的話
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是一種命令式的,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他們認為是在教育孩子,是在逼迫孩子,家長在利用自己的權威來強迫孩子,或者是通過吼叫的方式來壓制孩子,當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的時候,他們就會采取吼叫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認為這樣能夠讓孩子聽話,以后也能夠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嗎?并不是,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會認為這種方式能夠讓家長讓他們屈服于自己的威嚴,可是他們在與家長的溝通的過程當中,孩子并沒有想要討好家長,相反的,他們會把這種行為習慣改成是暴力,以期來對抗家長。
我的這篇文章我也看到過不少家長,因為自己從小在父母的吼叫聲中長大的,導致自己也成為了一個暴力的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當中長大,而且這種性格還會延續到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習慣對他們的孩子將會影響很大。
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如何去調整自己的情緒呢?
我們要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需求,這種需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吼叫或者是威脅的話,其實事情本身就已經夠糟糕了。
但是家長如果長期因為孩子做錯事就對孩子進行吼叫或者是打罵,這會讓孩子在面對家長的時候,沒有一個積極的情緒和想法,也會變得消極,甚至是抑郁。
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這也是最重要的。
1、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不要將自己的壞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說適當的做出一些讓孩子變得更好的舉動,還是可以做的。
2、不要總是強調自己的付出
作為父母,總是會把自己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的,但是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尤其是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其實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愛并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也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只是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所做的事情,但是家長們一定要記住,不要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束縛住的,而是應該要給予更多的愛。
3、學會尊重孩子
作為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也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因為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的行為還是應該選擇正確的。
不管是“嚴”還是“嚴”,父母都要懂得給孩子尊重和平等,父母總是會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樣子去成長,但是父母的言行不一,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因此,作為父母,應該懂得向孩子“示弱”,畢竟,教育孩子本身就沒有錯。
父母不要再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孩子溝通
三、父母和孩子溝通要注意些什么
1、父母在和孩子說話時,不要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