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孩子不聽話咨詢哪里?
有個朋友打電話過來咨詢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一直在陪著孩子學習,孩子一直很乖,成績也不錯,成績上去后也很少讓她費心。但是就在孩子進入初一下學期,孩子就跟媽媽鬧不起來了,開始是厭學,經常夜不歸宿,家長沒辦法就只好給孩子辦理了休學。
孩子在家黑白顛倒的生活,不愿意學習,一說上學就吵架,還出現了輕生的念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個媽媽遇到的情況比較好理解,畢竟自己也是過來人,應該知道孩子現在也處于青春期,叛逆期,這樣管教自己的孩子才合適。
媽媽采取了改變自己的策略,她引導孩子自己去上學、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這些都是比較正常的,要允許孩子有這樣的一個過程。
同時,這位媽媽也表示自己確實是用了很多辦法來引導孩子重返校園,比如,孩子厭學情緒嚴重,無法正常學習,或者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有自殺行為。
媽媽是看到了孩子的問題,才開始調整自己,開始理解孩子,關心孩子。
孩子厭學不去學校,媽媽看到后自責不已
從小雅的事情來看,孩子在學校里是受到了很多其他同學的欺負和歧視,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就被老師訓斥,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不想去學校。
這位媽媽覺得,現在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代表了孩子的問題,認為是孩子的態度不好,應該好好學習,可是沒有想到孩子出現這種問題。
其實,孩子在家都是很乖巧懂事的,尤其是幼兒園,因為那個時候,孩子需要家長每天都費盡心思做好陪伴孩子的每一件事情。孩子因為調皮搗蛋被老師訓斥,媽媽對孩子說:“老師下午要來,你最近表現得很乖,很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
結果,孩子就很難回到正常的狀態。孩子越來越黏人,越來越焦慮,媽媽們的身體也在發生變化。
可能孩子是跟著父母的路線走了,但是慢慢地,孩子就會開始反感、不愿意跟著父母走了。
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好好審視一下了。父母的陪伴是為了孩子能更快地走出“情緒陷阱”,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情緒出口”,就能更好地跟孩子進行溝通。
心理學家皮亞杰在他的《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指出:
3歲前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很難發展的,但如果父母愿意花時間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父母們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引導孩子,避免他們出現“情緒饑餓”。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大腦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在孩子剛出生時,父母可以給他一些時間去觀察,讓他慢慢地表達,最后讓他認識到這個世界。
但如果父母沒有時間去引導,孩子就會缺乏表達能力,并且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父母們去正確引導,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進行相應的引導。
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讓孩子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小朗育兒堂,歡迎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