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叫你要批評我伴奏,你能不能告訴我一首歌給誰聽,然后給對方唱唱,給他們一個目標,讓他們行動起來。
要想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必須要找到每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要讓孩子改變。
為什么聽話的孩子不聽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是因為爸爸媽媽做的不夠好,孩子的不聽話對家長來說沒有什么影響,只要有一丁點兒不好的,就是被批評了。但是如果是因為爸爸媽媽做得不夠好,孩子就會委屈,委屈,甚至會哭泣。但是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更好一點,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比如爸爸媽媽不抽煙,給孩子講好聽的故事,陪孩子讀一些喜歡的書,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如果實在做不到,就和孩子約定一個具體的時間,讓孩子去自覺遵守。
如果時間到了,孩子仍然不愿意,要把孩子帶到醫院檢查。孩子確診后,爸爸媽媽的態度也很溫和,對孩子的要求也是明確而有原則。醫生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要堅持原則,不能怎樣怎樣,你自己看著辦?!?/p>
而爸爸的態度則是,“你要好好吃飯,不好好吃飯會影響身體健康。”
孩子同意了,結果也遵守了。
在《正面管教》中提到一個觀點:“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自愛,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讓他們在自己的人生中,學會為自己負責,為自己負責?!?/p>
也就是說,父母在與十幾歲的孩子相處時,如果始終保持著耐心,多傾聽,少訓斥;如果始終抱著“老子天下第一,讓我很順利”的心態,那么父母與十幾歲的孩子相處的時候,即便是難以調教,也會保持著冷靜的態度,用輕松、和平的態度,與十幾歲的孩子相處。
這種從容、包容的態度,體現在父母與十幾歲的孩子相處時,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那些在七八歲的孩子眼中,父母是權威、是依靠、是靠的,而在十幾歲的孩子眼中,父母則是團隊合作伙伴、是監督者、是對手,兩者之間的關系,往往是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像是孩子的一級教師,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其他孩子的寬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那么孩子會逐漸發展出對自己寬容的態度。
因此,如果父母寬容的態度是一種優良的言行,那么孩子就會以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其他人。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孩子表現出對自己寬容的態度,他就會從父母的態度中吸取經驗,讓自己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其他人,這樣也就會有利于孩子交到朋友。
(4) 引導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主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孩子自私自利,那么孩子就會因為這種自私自利而對身邊的人或事斤斤計較,對周圍的人也不敬畏,這樣的孩子就很容易吃虧。
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一些“自食其果”的好品質,比如善良、勇敢、樂于助人、學會感恩、尊敬師長、幫助別人等等。
讓孩子在與人相處中養成謙讓的習慣,這樣孩子的人際交往會更加的和諧,與他人相處的能力也會更加的強悍。
總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絕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人”,通過不斷地學習、改變和提升,做一個勇敢的人。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夠看到孩子的成長,并且有收獲的時候,去好好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去思考孩子的未來適合的發展方向,不要盲目地將自己的焦慮轉嫁給孩子,也不要轉嫁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