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不聽話的小孩子,干嘛要尿尿呢?
01 廁所是孩子的“小天地”
我每次去廁所時都是被擠到馬桶。如果不是因為“上廁所”被其他小朋友堵住,大部分我會坐在馬桶上。廁所里的人是那么的友好,父母幫忙排著隊,心里也是樂滋滋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廁所的角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洗手功能日趨完善,孩子們也應該多去上廁所。但是,只要有干凈的地方,家長們寧愿不去廁所,也要去教孩子們上廁所。
1、不需要到廁所涂尿
孩子有一些怕黑的情況,怕黑,也不愿意到廁所,一聽到廁所就覺得特別害怕,這樣的孩子往往會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他們害怕不干凈,尤其是在廁所里面廁所,不懂得如何處理,就算是洗了澡也覺得還要浪費時間。
這樣的孩子,往往都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甚至不愿意去面對他人的情緒。對于這種性格的孩子,家長應該要適當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愿意就可以請求別人的幫助,這樣才會讓他更加勇敢一些。
2、沒有安全感
在自己的生活里,沒有人能滿足自己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通常性格都比較內向,容易產生自閉的心理。
心理學家分析認為,那些內向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低自尊的家庭,父母們常常會忽略掉孩子內心的感受。
當孩子感到委屈的時候,沒有人理解他們,
這時候他們也會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但是很多家長們只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定義孩子,甚至還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就會出現壓抑的狀態,
并且會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3、想引起父母注意
由于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不”,
所以孩子會習慣于聽從父母的建議,
父母也會對孩子有一種慣性思維,
只要孩子不反抗,不闖禍,就不會有什么叛逆期。
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他們的反抗意識開始萌發時,父母對他們是越來越不能容忍,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進行打罵。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
“你怎么這么蠢”“你就是皮,不聽話”“你的腦袋瓜子是用你坐上去凳子就會變成傻的”
經常這樣的話語,
就會讓孩子慢慢的變得自卑、內向,
從而越來越不敢和家長進行溝通。
4、孩子容易發脾氣
青春期的孩子,脾氣暴躁,不容易溝通,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家長都很難理解和接受孩子的這種行為。
特別是很多做事磨蹭的孩子,
做什么都要催促,
導致孩子形成了拖延的習慣,
寫作業時間觀念淡薄,
經常性的出現磨磨蹭,
拖拉,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做事的要求過高。
沒有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
一味催促,
孩子會感到壓力大,
最后會發展成磨蹭。
所以家長要從生活中,
多留出時間給孩子,
在一定范圍內鼓勵孩子,
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想法想法充分表達出來。
不懂得控制孩子的父母,
不會鼓勵孩子。
孩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磨蹭的話,
一定是父母平時太過于干涉孩子的生活,
導致孩子不自信,
從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父母要學會放手,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嘗試著做決定。
父母要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嘗試著自己穿衣服鞋子,
自己決定吃什么,
自己決定今天穿什么,
自己決定周末做什么。
嘗試著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后甚至可以養出一個獨立、完整的人。
父母也是一樣,
與其對孩子的行為橫加干涉,
不如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
尊重孩子,傾聽他的想法。
從長遠來看,
孩子會更加積極樂觀、自信,
內心也會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