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好焦慮圖片來源:網絡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什么是焦慮。
焦慮是人對危險或威脅的一種反應,焦慮是我們的祖先在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遺傳給我們的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從進化的角度講,焦慮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危險的恐懼,另一種是對危險的恐懼。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這也是我們焦慮的根源。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在上小學之后,您跟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僵。
一旦您想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真實情況,孩子經常和您說的話就是:“老師,我和您說個事,我在學校被老師罵了。”
這個時候您就會想,不就是因為您“管得太多了”嗎?您就會想,既然我想了解,那就看看我說的對吧。
所以,讓您先幫孩子回答,您可以問問孩子,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您可以說,這個問題好像很簡單,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覺得您應該去尋求幫助,而不是先找其他的問題。
您如果看到老師可以這樣跟孩子說:“我也覺得你們都應該這樣做,因為我不知道其他人應該怎么做。”
您可以這樣說:“孩子,你覺得老師說得不對,但我知道,你有這個想法。你可以跟我說說,你自己說出你的想法,不要管,我相信你的想法也是合理的。”
我想對于孩子來說,不僅是他的成長,也是他在人生中的必經之路。孩子在你的掌控下,可以在這個年齡段盡情玩耍,沒有人監督,可以肆無忌憚的肆無忌憚的玩,盡情享受這個年齡段該有的快樂。
我想我需要您做的,就是把自由和規矩這兩個字放進孩子的心里,讓他們知道,其實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情是需要一定的限制的。
他需要知道這個過程,以及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什么,他有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他有哪些事情是一定要自己動手做的,他有哪些事情,會為他做一些事情,是應該由他自己來負責的。而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替他做這一切,這是在幫助他建立一個明確的規則,幫助他建立一個人的判斷力。
所以,為人父母,請為他樹立一個明確的準則,不管你在外面多么的艱難,也要讓孩子知道,你的安全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必須自己先去做。你必須要對自己負責任,無論何時,無論多么的艱難,父母都會陪著你,支持你,支持你,陪著你走到最后。而且,我們會發現,不管你是否能做到,但遲早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的這個決定幾乎都是正確的,他可以自己來決定自己的生活,而且他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其實,這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創造。
05
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而不是一個自卑的人
自信的孩子是沒有自我的,他是因為不自信,所以才會不敢去爭取。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夠擁有去做決定的能力。如果我們家長沒有幫孩子從小讓孩子去建立自信,而是用家長自認為孩子可以做決定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那孩子長大后就很可能變得沒有主見。
02
孩子在慢慢長大,我們家長就應該去慢慢的放下一些自私,不要總是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忽視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最基本的事情,這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職責。當你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先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當你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就去想想孩子的行為,只有知道問題的所在,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1、控制情緒,首先放下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一種本能,如果家長經常性的情緒化,那么孩子在今后也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家長的憤怒,而這樣的表達方式就是在自我傷害。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千萬不要情緒化,先別急著去教育孩子,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畢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