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承菲 符瓊尹
編輯 | 何潤萱
“我們內娛選秀好像真的要完蛋了。”
《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以下簡稱青、創)2月17日首播當天,飯圈博主@飯圈嘟嘟 將兩檔節目中出現的“非典型偶像”截成九張動圖,并配上這句絕望的感嘆。截至毒眸發稿前,這條微博已被轉發超2萬次,點贊超30萬。
萬萬沒想到,2021年的青、創剛開局,社交媒體上多為負面評價。節目中帥哥含量的降低是一大原因。“丑人變多”的論調充斥在微博、豆瓣。“連淮偉在2019年青你里還是喜劇人擔當,在今年青你里都是帥哥了。” 有秀粉對毒眸表示。
顏值之外,選手實力的懸殊也成為熱議話題。今年的青、創都引入了一些“天花板”式的人物。青的劉雋是韓國頂級舞蹈社1M最年輕的舞蹈老師,曾為GOT7、MAMAMOO等偶像團體編舞,創這邊則有曾為寶兒、SHINee、NCT 127編舞的力丸,以及世界街舞大賽冠軍贊多。

“天花板”們的出現,讓才藝本就不富裕的內娛訓練生們雪上加霜,相較之下成了平平無奇的“普男”。秀粉和圍觀的導師們,也在一個個差強人意的舞臺表演里體會世界的參差,不少秀粉調侃自己和導師一樣,成了“青春受累人”。
這個開局,看起來有些棘手。
走到第四年的青、創舉目四望,已經沒有了可參考的對象——作為“青”“創”這一模式的創始者,韓國Produce系列,已經因為票數造假而終止。青、創再做一年,就能接過接力棒,成為全球最長青的101系列。
內娛就這樣進入了后101時代:韓版節目模式宣告終止,國內參照傳統偶像培養體系的練習生已經被“收割”得所剩無幾,新晉的練習生尚在孵化,越來越多的“非典型偶像”如網紅、歌手、演員加入戰局。
在坤音娛樂CEO秦周懿看來, 2018年兩檔101系選秀的熱播,帶來的是中國偶像行業的一個爆發期,現在則進入了洗牌期。從“偶像元年”2018年出現的幾家頭部公司尚未具備絕對的市場優勢,更多不同背景的公司加入戰局。
她認為只有各家公司的商業模式進入良性循環,才可能迎來行業的第二次爆發。“平臺內部每年都會做戰略調整,每家公司產出的內容和運營打法也不同,都還在探索能自負盈虧的模式。”
雖然不少粉絲抱怨偶像行業僧多粥少,開始“內卷化”競爭,但毒眸采訪的從業者都認為,一切才剛剛開始。“行業還遠沒有到一個百花齊放的健康狀態,還需要有更多人才參與到偶像生態的建構中。”嘉行新悅總經理李妍對毒眸說。
帥哥都去哪了?
“2019年之后,我已經習慣內娛選秀沒有帥哥這件事了。”微博選秀博主“非職業熬夜冠軍”(以下簡稱“非職”)對毒眸說。
帥哥們都去哪了?一個并不新鮮的觀察是,2018年前后進入練習生培養體系的好苗子,幾乎都已經被前幾屆選秀掏空。
深度參與過多檔選秀節目的張藝興,就曾數度表達自己的擔憂。2019的《青春有你》中,他見到練習時長不足兩個月的選手,肢體不協調地跳著簡單舞蹈,感嘆“市場太浮躁”;2020年擔任《少年之名》導師,他干脆說節目不該辦:“前面淘完那么多波了,哪能出好苗子?”
許多公司的招新人數也在減少。喜歡娛樂總裁劉思辰告訴毒眸,公司在2020年做了3場地招,參加人數在500人左右,但最后簽下來的只有兩個人。“招新難”幾乎是所有毒眸采訪的公司面臨的困境。
在招募過程中,劉思辰也能感覺到其他渠道的分流,許多條件優質的年輕人,早早成為網紅變現。“2019年的時候我就和平臺討論過這個問題,很多條件好的已經被垂直賽道分走了。”
條件符合標準的影視院校學生,擁有偶像夢的并不多。劉思辰觀察到,許多科班出身,未來目標是成為演員的人,參加節目是為了以后出來更好地拍戲,“和一心想做唱跳偶像的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即使是偶像工業高度成熟,練習生儲備數量極多的韓國,走到第四年時也疲態盡顯。
“韓版PD系列進入第四年的時候,跟今年青、創的輿論挺像的,雖然實際開播后選手熱度依然高漲,但在最初大家也是吐槽丑人多,回鍋肉多,實力也都平平無奇。因為好苗子到那時候也已經被淘沒了。”長期關注韓娛,每一年韓版Produce101都會觀看的博主@補課老師今正瘋(以下簡稱“今正瘋”)對毒眸說。

一邊是適宜人才的缺失,另一邊卻是節目每年都要播出的高強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知道不少選手“動機不純”,節目組也會選擇讓其加入。
“頭兩年我們去和節目組聊,他們其實是不希望選來的人是過來圈流量,然后回去演戲的,他們會不選這樣的人。但到了這兩年缺人起來,也不得不選擇了。”一位與節目組接觸過的偶像公司負責人對毒眸說。
為了節目效果和拓寬選擇范圍,越來越多rapper和網紅也開始試著成為偶像,這在今年尤為突出。
因為馬克筆挑戰小學生化妝大賽走紅的艾克里里,參加了今年的青,其媒體發布會環節高情商的發言博得全場歡呼;以“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走紅的韓佩泉,靠著犀利的點評上了熱搜。據看過公演現場的媒體發言,這兩位的表演不輸傳統培訓體系出來的練習生。在rapper上,青和創都找來了曾經diss過愛豆的rapper王浩軒(暴扣哥)和AK劉彰。

木加互娛CEO王洋,對青、創兩檔節目的選擇標準有所觀察。“業務能力,個性,偶像質感,這三點是比較重要的,此外,求生欲是基于以上三點之外的附加,能讓選秀節目更加real。” 木加互娛在今年的比賽里,也輸送了兩名“非典型偶像”——輸送至青的獨立音樂人陳俊豪,和創的rapper曾涵江。
除了這些非典型偶像的加入,自身心態的轉變,或許也是今年粉絲感覺“普男增多”的原因。從2018年選秀元年至今,市場已經有了超20檔選秀節目。每年高能的輸出掏空的不僅是偶像儲備,還有粉絲的熱情。
參與了今年兩檔選秀錄制的Reaction博主“VK棒棒雞”告訴毒眸,粉絲會覺得今年選秀普男多,可能與粉絲對練習生們的審美疲勞有關。“畢竟選秀這么多年了,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有一個疲態,哪怕有帥哥也會覺得比以前少,本能地覺得帥哥都被選光了,韭菜都被割沒了。”
但秀粉們或許也不用太過悲觀,希望或將出在05后的孩子身上。
毒眸采訪的多家偶像公司都感嘆,目前各大培訓機構里有很多亮眼的05后,從實力到審美再到個性,都表現突出。“國內市場大,對新人的需求也很大的,05后的孩子素養好,實力強,我覺得還是挺有希望的,只是這兩年大家的壓力會大一些。”新華貝易CEO童亞娜對毒眸說。
坤音娛樂目前已經在進行三代男團的培訓,三代成員年齡均在18歲以下。“現在孩子們都是父母聯系公司的居多,很多2004、2005年左右出生的孩子的家長,對于市場和偶像這個職業慢慢的可能比幾年前了解得多了一些,也樂于讓孩子們通過正規經紀公司培訓出道。”秦周懿對毒眸說。
當第一批05后成年之時,國內偶像行業或將打開下一篇章。
從選秀到“劇情真人秀”
本屆選秀正式開播之前,往屆《青春有你》選手傅弘奕在小紅書的一則視頻引發了飯圈關注。他教導粉絲們尋找最后的“天選之子”時,觀察節目中選手領口“小蜜蜂”的數量:如果選手領口有兩個小蜜蜂,就說明節目組對選手格外關注,并會安排相應的故事線。
秀粉們通過這個“隱藏細節”扒出,2018年《偶像練習生》最終成團的Nine Percent九人都是節目第一期的“雙麥”選手,這似乎佐證了這條“情報”的可信度。

《偶像練習生》第一期的部分“雙麥”選手
這只是秀粉們尋找綜藝隱藏劇本的一個縮影。毒眸在往期文章《現在的綜藝,比魔戒還長了?》就曾經提到,劇情式真人秀的熱潮之下,綜藝嘉賓成長線、人物關系的塑造和劇情發展轉折的呈現,成為大型綜藝的基本標準。
對《青》《創》這類含有百名選手的團體偶像選秀來說,能否參與到綜藝敘事的“故事”之中,是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節目組的剪輯可以一定程度左右選手的風評,在《PRODUCE 101 JAPAN》中,韓國練習生金熙天每天換戴不同顏色的手表,粉絲也通過這一細節,發現了節目組曾經剪輯過日本練習生東鄉良樹和小山省吾的遲到事件。
早早領悟到這一點的秀粉們,對剪輯的故事線或“劇本”要素會更為敏感。
“余景天回國參加《青3》”的消息傳入豆瓣小組的一瞬間,不少老秀粉們已經嗅到了熟悉的“故事”:余景天曾在《PRODUCE X 101》中獲得第19名,是韓國101系男團選秀中國公司訓練生的最好成績,而近兩年選秀中有在韓國出道或訓練經歷的選手,很容易在前期受到鏡頭重點關照、樹立“大魔王”人設,比如《偶像練習生》的Justin、朱正廷和《創造營2020》的劉些寧。
之后紅熠文化和余景天的解約官司浮出水面時,秀粉們也立刻聯想到了前兩季節目播出時深陷解約官司的蔡徐坤和孔雪兒——一下子踩中了“在韓務工回國”和“解約參加節目”的兩條劇情線,余景天在不少秀粉眼中已經是鐵板釘釘的出道位了。

選秀開始之前,會有網友在豆瓣開貼,建議沒有進場的選手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和人氣高的選手炒CP”目前被認為是收益率最高的舉措。開場表現全場最佳的“大魔王”劇本、舞臺公演一鳴驚人的“黑馬”劇本都是出道最佳故事線,在衍生節目制造綜藝效果則有可能拿到“喜劇人”劇本。
甚至選手自身也深諳劇情線的重要性。有宣傳向毒眸透露,去年參加選秀節目的一位選手A專門跟高人氣選手互動,而原本跟A關系很好的藝人向他哭訴:“我把A當最好的朋友,但她都不理我。”
KOL們也提到,無論是去年的“冰清玉潔”還是今年的熊貓堂,帶有爭議的故事和人物只要發布就能賺到流量KPI,節目也一定會每年都尋找類似的橋段做話題,對節目進行引流和擴圈。

熊貓堂表演
節目內的“剪輯”“劇情線”受到關注,節目外的營銷同樣能夠左右觀眾的觀感和訓練生們的人氣。
飯圈女孩深信自己的時間線視角。如果連續有五個選秀KOL同時發一個人的內容,并保持一定的更新頻率,這位選手的熱度一定會水漲船高。今正瘋提到:“秀圈大粉看到什么,大家看到的就是什么,然后可愛的人越來越可愛,沒被看到的人可能就離開了。”因此,營銷前置并大面積鋪開,也成為了當下選秀的固定套路之一。
而當觀眾們對這樣的套路習以為常時,“秀粉”們的心態似乎也在逐漸轉變。他們越來越不相信打投的作用。
去年《青春有你2》決賽當晚,大熱選手金子涵止步成團位,輿論場中不少觀眾和老秀粉們的反饋,是責怪背后的經紀公司沒有“充錢”。感到疲憊的秀粉們不再真情實感地參與打投,也逐漸退出了真金白銀的廝殺戰場。《偶像練習生》第一名的蔡徐坤收獲了超過4000萬票,而去年的《青春有你2》第一名劉雨昕助力值沒能超過2000萬,某種意義上體現了秀粉熱情的“退潮”。
自動化套路讓一些秀粉喪失了pick的熱情。相比原來從百名成員里精心挑選自己鐘愛的那款,現在有很多觀眾不再完整看完整期正片和所有衍生節目,而是傾向于依賴選秀博主,直接觀看他們剪輯發布的短視頻,提取熱點和關鍵信息。非職也注意到:“看到正片的人越來越少了,都是在微博上推選秀,看剪輯,看一些CUT,然后就好像就沒了。”
套路之下,另一個畸形變化是“粉絲們變得越來越能夠接受‘皇族’了。”非職這樣形容粉絲的觀念轉變:在之前的一些選秀里如果某一人有很多鏡頭,是會得到秀粉的集中攻擊。“但很多人被之前的節目‘傷透了心’,現在巴不得能搞到皇族,覺得搞到皇族就不用擔心鏡頭量和惡剪,甚至不用擔心被壓票。”
今正瘋也認為,粉絲們搞皇族是為了“省心”:“搞了皇族之后,身邊和你一樣的粉絲也多,皇族人氣也高,然后就更有底氣Battle,你不會覺得這是丟臉的事情,就是鏡頭已經到手,最后無論他皇不皇,他就是紅了。”
“走不出”的偶像困局
除了顏值欠缺和誠意欠奉,秀粉感到倦怠的終極原因,或許是“出道”本身已經不再那么重要。
國內遲遲無法做出完善的成品偶像團體,已經成為產業內長久討論的話題。因為缺乏打歌、舞臺等一系列配套機制,導致偶像產業始終缺乏后端運營,大量練習生走出節目之后也只能被送往劇組,節目本身只是獲取曝光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出道也很難做出全民大火的限定團,對于一些公司來說只是增補人氣的手段。
VK棒棒雞對毒眸透露,今年有的訓練生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被公司星探看上,當下簽約立刻送上節目,最長只訓練了三個月。“他們公司的人跟我說,珍惜他們在節目的這段時間吧,淘汰了回去立馬演戲。”
對于不少參與選秀的rapper和網紅選手來說,甚至還想刻意避開出道,以免被限定在偶像和團體的發展框架里。甚至有經紀公司老板對毒眸調侃:“現在各家特別好笑,你要問他有沒有出道,以前都說想出道,現在都是我要卡位(注:指恰好差一兩名不能成團),卡位已經成了火的選擇。”

去年的“卡位”選手乃萬、徐藝洋
另一方面,大眾娛樂消費的主要陣地已經走向短視頻社區,飯圈把持的微博已不再是最大流量池。抖音神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到登上春晚,很多微博網友卻“從未聽過”。相比愛豆的苦練,網紅只要足夠勤奮,掐點準確,沒準就能押中短視頻的財富密碼。對很多準練習生來說,投身短視頻就成了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而想要仿照網紅達人,從短視頻社區闖出一片天地也較為困難。網絡紅人下沉化、接地氣的運營模式,也很難直接嫁接到唱跳偶像身上,熟悉微博、豆瓣玩法的飯圈甚至經紀公司,似乎還沒有摸到短視頻社區運營的訣竅。
一首擁有超過3萬評論的歌曲《月亮不會奔你而來》,或許準確描述了追星女孩的心理:“他始終陌生/才允許諸多浪漫想象/作為我理想”。愛豆或多或少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能像網絡紅人一樣“打破邊界”或扮演某種喜劇性人設,這種本質上的不同,讓愛豆很難與短視頻社區的氛圍相融。
“大家在短視頻平臺圖的是消遣,使用習慣天然與愛豆內容沖突,”李妍認為,“就像明星在短視頻平臺上也不一定比網紅受歡迎,那注定不是偶像的賽道。”
各種因素最終匯聚成現在的選秀局面:老的廠牌還沒能“傳宗接代”,新的力量已經試圖進來渾水摸魚,相比選人本身,現在的選秀節目更像娛樂綜藝。喜感的鄧超、光頭的演員、大量的回鍋肉,交相輝映出網友的四字觀感:內娛無人。
伴隨著這些疲沓,無論是觀眾還是飯圈女孩恐怕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內娛已經無人可選,選了又無處可去,那為什么依然有人前仆后繼地跳入這個市場?
本質上來說,這還是一個經濟問題。相比速朽的網紅,偶像能夠產生更長期的收入。童亞娜認為,紅人的本質基于內容,但偶像的打造基于“人”本身,一旦粉絲認定了你,可替代性會更小。打造網紅達人的前期流量投入成本同樣很大,但MCN對頭部網紅的依賴性也很大,網紅生命周期也更短。優和文化創始人兼CEO趙特里曾表示,對MCN來說,最大的財產就是KOL,但KOL同時也是最不穩定的。
而對于平臺而言,選秀節目的打投是當下節目類型中最能夠刺激粉絲投入、從中獲取C端收益的節目模式。根據粉絲統計的《青春有你2》飲料榜單,最后決賽的20家粉絲投入的飲料總額超過8000萬。
此外,對于有多業務的平臺來說,通過選秀節目制造新星,再輸送至其他節目和影視劇中可謂一舉兩得。以騰訊視頻為例,每年選秀的大量選手都能夠參加《超新星運動會》,火箭少女101、R1SE為《明日》系列輸送了大量合作舞臺表演嘉賓,《明日》系列的選手也有不少進入《創》系列參賽。

《超新星運動會》
然而對部分行業人士來說,目前這種疲乏的局面并沒有擊碎他們的信心。
和疲沓相伴生的,是偶像的大眾認知在逐漸提升。《乘風破浪的姐姐》《追光吧哥哥》等節目中,大眾認知度高的藝人參加偶像式的唱跳訓練,展現了舞臺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也讓觀眾對于偶像這一職業有更加客觀的認知。
劉思辰則在春晚里捕捉到了一絲官方認可的信號,張藝興今年春晚有一個唱跳solo節目,時長多久?某種意義上證明這種舞臺方式能夠被觀眾認可和喜歡:“在春晚這樣的平臺上都能有一個獨立的環節,那起碼證明這個賽道還是值得做下去的。”
而對于粉絲來說,所謂的“全網300秀粉”可能也是個偽命題。“300人”并非固定,而是流動變化的。倦怠的秀粉們逐漸退出選秀主力戰場,但第一次收看選秀、第一次追星的后來者們,又會義無反顧地參與選秀過程,永遠有年輕的血液為選秀沸騰。
兩檔節目第一期上線后,均收獲了超過150個全網熱搜,打投和嗑CP,仍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創中因為舞蹈battle獲得關注的“好多宇”CP,已經沖到了微博CP超話榜TOP3。

“好多宇”CP的舞蹈Battle
而就在這兩天,一個新消息或許將成為偶像產業的引爆點:限韓令松動,未來會有更多韓國籍練習生有機會逐鹿中國選秀。在內娛,這些沒有101節目可去“異鄉人”,可能會成為新變量。
但眼下,一切還太早。在采訪的最后,毒眸詢問既是行業一環,也是粉絲的KOL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如果現在的選秀要破局,應該怎么做?”
“先停一停吧。”她們“異口同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