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孩子怎樣帶?
從字面上看,就是孩子不聽話,沒有成人感,很難溝通,更沒有安全感。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實驗數據表明,不聽話的孩子與不聽話的孩子相比,前者的問題明顯更多。
我的孩子在我跟他交流時,經常能聽到他把“不”、“不要”、“不行”、“不可以”、“不可以”掛在嘴邊。
相信有不少家長都為這個問題頭痛不已。孩子經常說不,而且說了也不聽,尤其是到了睡覺的時候。
家長們雖然很無奈,但卻很無奈,一方面是從孩子的口中了解了他們不聽話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預期去發展。
但是,孩子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了嗎?
其實是有的,只不過是孩子的自我覺醒了,希望父母不要老是把他們當成孩子,而是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總是想著控制孩子,而是應該尊重孩子,聽聽他們的心聲。
也許,每一個孩子都是想成為自己父母的驕傲,都想成為父母的驕傲,可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總是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思維來決定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鏡子,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孩子能夠成長為自己想象中的樣子,我覺得是最好的。
而那些經常抱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如果能換一種溝通方式,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1、克制住自己想要發火的沖動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有什么行為和思想,都會忍不住發脾氣。
這其實是在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形成一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但是大部分父母在發完脾氣之后,只會想到想到孩子是不是做了什么,而不會想到孩子是否需要去思考。
就像我們經常吵架,但是如果我們先解決了雙方的情緒問題,而不是憤怒,矛盾就不會那么嚴重。
所以為了預防孩子的情緒,家長一定要“管控”自己的情緒。
而不是任由情緒隨著孩子發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暴躁,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懂得去理解孩子
孩子與成人不同,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父母應該理解他們,同時要包容他們的這種想法,告訴他們我們能理解他們的感受,這樣的情緒也能讓孩子更加平和。
父母要知道孩子如果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這樣孩子才會逐漸的愿意和父母溝通。
3、學會耐心的傾聽
孩子們在發泄情緒時,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作為父母,需要學會耐心的傾聽孩子,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耐心的傾聽孩子們的想法,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要學會耐心的傾聽孩子們的想法。
4、學會和孩子有效的溝通
除了孩子不聽話,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和家長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聊得特別開心,但是家長們總是怕自己一不小心說錯了什么話,引起孩子們的不快。
比如說,有的家長就喜歡說:“你怎么不聽我說話了”,有的家長就認為:“你怎么不打招呼呢,人家都沒反應,你怎么能聊天呢?”
這其實家長沒意識到,就是孩子的感受總是被忽視,他們就不想說話,選擇性的忽略掉了孩子的感受。
同樣的,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希望家長能耐心傾聽一下孩子說
下次再說話,而不是一味的認為孩子不懂事,讓孩子一直悶著。
家長們一定要記住一點,孩子的感受不能只是你的感受,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也許孩子的感受是錯誤的,或者是你覺得應該的,但對于孩子來說,他沒有體驗到被重視的感覺,所以,當你聽到孩子的感受不到重視時,你的回應就是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