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家長寫給老師的話建議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學生、家長朋友:
轉眼間,今年的孩子已經步入了青春期,許多家長都想到了自己當年的時候,和我們家長一樣,都有一個小小的心頭大,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那么現在就要在思想上不斷地和老師保持溝通,在此基礎上去實現我們的理想。其實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先不要急著怪老師,要先想想自己平時對孩子是如何教育的,找到自己教育方式的原因,然后再去找老師,尋找合適的方式,而不是只怪孩子的老師。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記得我上小學那會,也是不聽話,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調皮搗蛋,經常逃課,在學校不遵守紀律,回家也不認真寫作業,因為作業帶給我的是消極的反饋,如果老師罵我一頓,那我豈不是得抑郁了?
可是,我父母并沒有那么不理解我,相反,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由孩子自己來承擔責任,而不是在孩子面前埋怨老師,覺得老師罵自己管不了,只會責怪孩子,更加控制不了孩子。
還有,我覺得我父母太自私了,雖然他們給我提供了很好的物質條件,但是他們從來不愿意為我操心,孩子從小到大,給我的愛基本上是沒有的,他們從沒讓我感到過“感恩”,我認為這種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還會產生“報復性心理”。
孩子小時候跟父母的關系都很好,從來都是“我相信你”,“你有什么想法我可以接受”,“你能不能聽話”,“我做不到”。
隨著時間久了,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不信任的心理,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會認為自己做出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有時候孩子真的就是做不到,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很焦慮。
圖片來源于網絡
實際上,家長的焦慮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是不懂事,他的一切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所以才會在孩子的行為和表現上,產生失望、憤怒甚至是侮辱的情緒。
圖片來源于網絡
心理學大師安格塞爾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
“兒童的潛意識里有一個渴望的東西,就是獲得成功的一種需要。”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只有孩子真正獲得了成功,他的自信心才能不斷增強,變得越來越優秀,他的人生之路才會走得更順暢。
如果你不相信孩子,對他總是催促,處處限制,把孩子管束緊閉,孩子成功也就沒了未來。
所以,當你不相信孩子的時候,先閉嘴,深呼吸,肯定孩子有這個潛力,可以就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手拉他一把。
就像上海交大宿管阿姨所說:
“孩子很小的時候,如果媽媽能在他需要的時候,站在他身邊,擁抱他,或者撫摸、撫摸他,那么,孩子就會變得很安全。”
5、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
當孩子上了小學之后,你就會發現,孩子開始跟你說“不”。
比如,他想吃糖,可你偏要他吃糖。他想看電視,你非要把電視關掉,你說:“你必須認真寫作業!”
他不跟你玩,你讓他寫作業,他就躲在那里玩,讓你很頭疼。
想要買衣服,買零食,不買,他就開始哭鬧。
你經常妥協,孩子以后就知道了,只要你不“服軟”,他就會“變乖”。
4、跟孩子講道理
很多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往往是以講道理為主。
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說:“”如果你要買零食,我就跟你一起去買,如果你要這個玩具,媽媽跟你一起去買,你看我們家最近是不是可以多買一些呢?“
家長這樣做的后果是,讓孩子知道哭鬧打滾是沒有用的。
而且這種方法也很容易把孩子寵壞,讓他覺得自己可以通過哭鬧得到想要的東西。
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你要帶孩子出門,看到商場里有人買東西就跟他說,我們要去看看里面的東西是不是正版,要是貴的話,就跟你媽媽去看,如果不行,就可以自己去買,媽媽會給你買。
這就是引導孩子,讓他知道,除了哭鬧,也可以有別的辦法。
第二步,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們知道,當我們要求孩子以后有情緒的時候,也會有控制不住的時候,這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和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
但是有了情緒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學會正確的發泄情緒,學會管理自己的欲望。
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給孩子制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計劃。
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規則,還能夠讓孩子培養起自律的習慣,同時也能夠讓孩子明白,以后需要他嚴格的話一定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