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孩子不聽話管教,作為家長,又不能發作,老師又不能打電話或停工,我們一整天都在忙碌,經常叫外賣,一方面工作忙應酬,一方面自己生活水平還沒提高,所以孩子理解能力也不好,說什么都不聽。看到這個家的氣氛,相信不少家長都有共鳴。
孩子不聽話,說多了都是淚
每個人小時候都是個“乖乖娃”,學習、聽話、懂事,好像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小大人”。不聽話、不懂事、不寫作業,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情。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小時候,父母對我的要求幾乎都是一樣的:成績好就行,不要浪費錢,省下來的時間多做幾道題,考個好分數。
所以,上了大學之后,我的生活就完全不同了。我不僅學習好,大學畢業以后也不想找工作,工資很低。
因為這個原因,我現在要找對象,結婚,結婚,孩子的事,我基本上啥也不干,和一幫小混混在一起,也沒什么追求什么追求什么追求什么,而是我看到我自己,我感覺自己很棒。
這一點,在我做咨詢的幾個月中我基本都見到過。
但其實,你現在覺得不知道,就因為父母從小,包辦婚姻上幫你少。
所以,她不想讓你缺失父愛,從小就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孝力,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過上好的人生。
可是,孩子現在不一定理解你的苦心,有時候你說了很多遍,你孩子都不聽,每次聽到你說“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他會聽的更加惱火。
因為你的腦子里已經給了他行萬里路,并且沒讓他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
是啊,你們的關系太狹隘了,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喜好和興趣班都是一言九鼎,如果你非要把一個小孩跟人家的差距拉開,是不是就要使出你整個人都跟人家差不多的感覺?
要是強迫他一定要跟你比,會讓他的自尊心受挫。
因為人家都是小孩,他跟小孩比較起來比你更有成就感,所以就更不愿意跟你比,別人比你優秀,我就比他更努力。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思想,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有他自己的需求,但是每一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因此我們必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地鼓勵孩子、支持他、信任他、引導他,哪怕他不是你心中最好的那個,但我們要去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肯定他、夸獎他、鼓勵他,讓他內心充滿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是需要父母幫助的,我們可以通過這件事情讓孩子明白,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幫助別人,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
要相信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
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06
不要怕做不好,只要敢于嘗試就一定能成功
曾經有一個13歲的孩子跟我說,他總是想做一名成績優異的男孩,但是,自己卻沒有學習的興趣,覺得太辛苦了。
他曾有過一個同學,學習成績在班里是倒數第一,可是,他卻在其它方面非常突出,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那就是,少說少說,多聽。
他的父母聽了他的這個建議以后,非常高興,但是,也做了一些改變,于是,他們制定了一個考研計劃,就是:無論如何一定要把成績提上去。
結果,他不僅進步很快,還成為了年級第一,成為了全校的“Pan”,并且在復試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對此,他很驕傲,因為這是一個好消息。
當然,如果,你沒能達到這樣的成績,也不要灰心,也許,你還可以再努力一點,獲得更好的成績,并且得到更多的知識,也讓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命運密碼”。
這種“勝利者”式的心理暗示,很大程度上會改變你的學習態度,甚至直接影響到你的學習結果。
我們需要通過一些實例進行確認,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高效,更加干得精彩。而那些沒能如愿考入理想大學的人,即便他們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也會在心里默默的認可自己,而不是去想方設法地放棄自己。
所以,我們不需要把自己的孩子跟“成功者”相比,他其實比我們更愿意幫助他,他更加需要我們。
心理學家張德芬和她的書中說:“人人都有一種能力,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令人羨慕的美好的生活。”
所以,想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在能力范圍內,得到更多的成長。
孩子的學習成長,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幫助,才能成為孩子前進路上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