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期間孩子焦慮表現并不少見
是入園焦慮?還是焦慮?
《讓孩子遠離焦慮》中作者認為,這種分離焦慮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書中作者針對孩子的入園焦慮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是分離焦慮
,表現為對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習生活不適應,以及對于新的班級和學校環境的焦慮,這種情緒不僅僅在孩子的幼兒園階段發生在孩子的身上,在家長身上也會發生。
第二類是分離焦慮
,孩子可能是由于上了新的幼兒園,接觸新的同學,從而對于幼兒園生活產生了恐懼感,不愿去幼兒園。
第三類是分離焦慮
,主要表現為分離的時候孩子會出現哭鬧、發脾氣、坐立不安,哭鬧不止,這類孩子身上會有這幾個特點:
1.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干,但是父母卻不能理解孩子。
孩子與父母的關系越差,越容易分離。
美國的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將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反抗階段:
因為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抗拒父母的離開,比如拼命地掙扎、哭鬧、糾纏。
第二階段:
失望階段:
孩子漸漸對父母的離開失去信心,認為父母并不能真正的愛自己,失望了,開始出現排斥心理,認為父母不值得自己愛自己,變得冷漠無情,開始對父母言聽計從,不再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愛。
第三階段:
失望階段:
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與父母的距離遠了,再也不愿意聽父母的嘮叨。
第四階段:
出現消退階段:
當孩子再來找你的時候,會發現他對于愛的理解并不明顯,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強烈抵抗的情緒,甚至開始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
第五階段:
報復行為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從家庭中走出,進入了社會中,接觸社會,但是由于脫離了家庭的監管,社會信息的誘惑性和誘惑性會更加的明顯。
進入這個階段,孩子會對其他人不再關注,對其他人不再依戀,甚至開始討厭周圍的環境,不愿意接受管教。
第六階段:
消極
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嚴重的叛逆期,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來表現出來,因此,此時的孩子會通過一些過激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這個時候,孩子不愿意接受管教,也不愿意被約束,往往與父母對著干。
第七階段:
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增強,他們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尤其是同伴的認可。
第八階段:
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他們渴望得到同齡人的認可和尊重,特別是同伴的認可。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不像小時候那樣,對家長的依賴明顯減少,他們更渴望獲得同伴的認可,同時也很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的評價。
所以,家長要多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興趣。
做孩子堅實的后盾,給他們以信任和理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著名的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態的時期,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他們試圖沖破一切限制和束縛,在這一階段孩子的行為越來越不符合當今時代的最新潮流,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也是個體差異和成長規律的客觀存在。”
青春期的孩子存在叛逆心理,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于擔心。
作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畢竟十幾歲的孩子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愛好。
身為父母,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訓斥孩子。我們要盡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傾聽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