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存款生孩子覺得焦慮
目前39.6億元已經變成每年10萬元
本文字數約為3000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多名人在網文寫道
大概很多人可能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養孩子既要讓他享受生活的自由,又要肩負社會責任。
這兩天,我和一個不認識的叔叔聊天,她告訴我,有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9歲。他們兩口子都是普通工人,兩個孩子的智商都很高。
老大很聰明,從小就是爺爺奶奶的“掌中寶”,他從小乖巧懂事。他們很能干,從沒讓父母操過心。
他們一家人都是小學文化,讀小學四年級時就學會了小學的加減法。
去年年底,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跟老哥在京開會,他對我說,如果我把孩子供到大學畢業,他們就可以幫孩子啃老了。
我非常羨慕他們,他們退休后都能陪孩子玩游戲、看書,吃好的零食。
最近我和老哥他們去了新疆出差,我們兩個人都很高興。他還說,為了讓孩子們平時都玩,現在也要多一些游戲。
一起玩
上了大學以后,學校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配備一臺手機。
很多父母也都比較喜歡給孩子買手機,這部手機就是方便聯系。有時候有些家長,直接就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
而且,孩子們現在都會湊在一起玩,如果他們有什么東西拿走,就會非常非常氣憤,甚至還可能會動手打人。
但其實,身為父母的我們,不應該拒絕孩子玩手機的請求。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手機是工具,而不是玩具。我們要學會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把玩具弄壞。
如果我們拿走手機,孩子可能會哇哇大哭,甚至會大哭大鬧。
那么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手機是爸爸媽媽用來聯系孩子的工具,不是用來打電話的,是用來查閱資料的。
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只有學習才能得到的使用,手機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物品,而不是孩子的玩具。
2、 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好習慣的形成,說到底就是父母的教育。
我們如果能夠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能夠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制定規矩,遵守規則,那么孩子的習慣就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自律。
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做好榜樣,那么孩子的習慣也將會越來越差,所以孩子的習慣也會越來越難以養成。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行為,盡可能地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尤其是不要為了哄孩子而答應給孩子買手機。
同時也不要為了哄孩子去學習,而答應孩子買手機之后,就不再理睬孩子,這也會導致孩子以后不愿意與家長溝通交流,甚至會造成孩子的隔閡。
因此,我們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要不然孩子長大了以后就更加不愿意與你溝通交流。
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父母要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并且多陪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對手機那么沉迷了。
比如可以帶孩子出去走走,到公園散散步,到游樂場玩耍,
讓孩子明白手機的真正作用。
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好玩的事情,分散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
讓孩子感受到手機的樂趣。
比如和孩子做一些孩子喜歡的運動,打球、游泳等,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辦法,不僅可以讓孩子運動起來,還能夠讓孩子慢慢的擺脫手機的控制,在運動中找到樂趣,慢慢的去擺脫手機。
作為父母應該怎么做?
1、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除了手機,還有更多好玩的事情。
很多孩子之所以喜歡手機,是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手機里面獲得更多有趣的東西。我們不能說孩子喜歡手機,我們就否定了手機,否定了手機帶來的樂趣,
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失去了興趣,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樂趣。
2、 多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喜歡手機,那么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多去參加戶外活動,比如去公園散步、去動物園、去游樂場,感受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