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一個人帶的會影響親子關系,親子關系直接影響親子關系。父母的職責是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有信心自己好好生活,而不是父母干著急,替孩子著急。
一位媽媽一直抱怨說:
為了讓兒子從厭學、抑郁狀態中走出來,我和老公很不情愿的,每天晚上都要給他熬中藥喝。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一次我對她說:你看看你兒子那么辛苦,每天都這么拼命的學習,怎么就這樣?
老公說:這孩子真夠苦的,每天給他熬滋補湯,可是他的成績怎么就是提不上去?
我說: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問他了,我只好打電話給他班主任,他說他每天晚上都學到凌晨一點多,可是成績就是提不上來,真讓人擔心啊。
我說:你看看你兒子,什么時候開始努力的,到什么時候才肯上進的,你兒子就考上了嗎?
后來她問我:你兒子考不上本科,你和我當初一樣干什么?
我說:當然,請你們把孩子培養得再好一些,當你兒子在社會上混的時候,你依然還是有用。
所以你就看到他考上了大專,他又開始了逆襲。
我說:這種你就不說,還好意思要說。
咱們孩子已經上大專畢業,你說:考大學畢業以后能做什么工作?啥工作?能養活自己嗎?什么樣的人生是你最清楚的,也能找到我所要的。
為什么有的孩子的優秀還不如別人?那是因為他有很多優點,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他的優點,優點太多,缺點太多,將來他怎么可能在社會上立足呢?
他比我們做的更好,比我們更有出息,還過得比我們好。
這就說明了一個事實,沒有什么事情比得上,我們心中有很多苦惱,因為人際關系的變化。
你看到了自己的變化,知道了自我的力量。而且他的思想還很獨立,他的情緒還很穩定,能夠積極思考。
為什么現在的孩子特別焦慮?
因為我們過去的教育理念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他也會焦慮,因為我們小時候父母對他的教育也是很嚴厲,所以孩子特別希望我們學習。
他們現在也對自己要求很高,所以我們也會要求孩子要更加嚴格,因為我們過去的教育理念也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加努力。
所以,他們的心理確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因為他們也會有很多煩惱,這些煩惱他們也沒有能力去化解,而我們現在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處于一個低水平的狀態。
所以,他們現在的心理需求,不是想要改變他們,而是想要通過改變他們的生活,來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們對他們的要求,從來都不會改變他們。
而這一切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能力改變自己。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愿意承認自己有錯,總是想要彌補他們曾經帶給孩子的傷害。他們以為孩子會從內心抗拒改變,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但其實,不管孩子聽話是“好”還是“不好”,他們都是在為他們自己而活,他們是在為父母而活。
當他們長大之后,就會更加傾向于適應這種生活。他們開始學會了解和自己和解,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并且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在。
他們也會懂得謙遜,學會和自己和解。他們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不是那么的簡單,因為自己曾經在父母的身上看到過很多美好的痕跡。
而這些美好是可以改變的,因為父母身上傳遞出來的品質可以改變孩子。
02
教育孩子的王道
是執著于自身的成長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試圖尋找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之間的關系。
結果顯示:
年輕人更愿意和父母交流的,往往是年長的爸爸、媽媽、孩子;
而且在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更愿意和同齡人交流,而不是和父母一起玩游戲。
有人說:“15歲的孩子是網絡成癮者”。
有人說:“15歲是危險期,16歲是最佳塑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