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不是報應?
“不聽話,就把你的耳朵打壞”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都說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聽,你看看人家別人家的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人家的孩子不調皮,我們家孩子怎么不聽話”
類似的話說多了,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來越重。
其實,孩子不聽話,和家長有很大的關系,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經常會惹父母生氣。
因為,他們要么生活在恐懼中,要么是父母的管教太少,缺乏溝通,有的甚至是父母的越界。
“恐懼”的父母
孩子不聽話,往往與家長有很大關系。
如果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用憤怒的情緒對待孩子,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怕。
被父母威脅恐嚇威脅,孩子可能會變得乖巧聽話。
但是在憤怒的父母看來,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不聽話、不負責任。
他們會覺得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長,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欠打,于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用吼叫、威脅、利誘等方式對待孩子。
想讓孩子聽話,但更像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
《正面管教》中說: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自愛的滿足。”
教育專家周弘曾說:
“要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自愛的滿足。”
只有被父母無條件的愛,才能培養出自信自強獨立、有獨立自主的孩子。
2、愛孩子,先學會放手
看過一個視頻,他在給孩子收拾玩具時,不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玩具弄壞了,剛想收拾,孩子卻一把搶過玩具,大聲吼道:“你還是個孩子嗎?你怎么那么沒用!”
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聽話,很多父母省事兒多,直接打罵孩子。
但卻從未想到,這樣做其實傷害了孩子。
在一檔節目中,霍思燕對兒子嗯哼說:
“你長大了,將來要做個男孩,要像爸爸一樣,做有錢人,要像爸爸一樣。”
而霍思燕的做法,不僅給了嗯哼極大的自主權,而且,也激勵了嗯哼的上進心。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明明自己會做很多事情,卻被父母認為是偷懶。
父母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督促孩子,監督孩子,而并非是孩子能夠主動學習的。
只有我們幫孩子把學習提升了,孩子才能有勝任感,學習的動力也會不斷的增強。
03 給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看報”的環境
有人說:一個人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巨大。
一個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最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考個好成績,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培訓班,但是你可能從來沒有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甚至有些父母都不知道孩子的需求。
一個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讓孩子覺得,只有學習好, 這個家才是值得他們去學習的,這樣的孩子是很難有辦法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的。
家長如果長期以來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只是單方面的給孩子制定各種目標要求,比如:你給我考到95分就獎勵你什么什么,考了99分就送什么禮物,這次要考100分就獎勵你什么等等。
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怎么去接受呢?
所以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心態,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不附加條件。
孩子聽到父母愛的信號以后,他就會做出自我調整,以適應環境,適應環境,然后就會離開父母,自然而然的去學習了。
因為沒有人要求父母必須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也沒有人要求父母必須對孩子有原則,不能對孩子耍脾氣,對孩子發脾氣。
但是在要求父母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想想我們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同時也應該考慮一下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