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多寶寶叛逆喜歡反著來(3歲寶寶叛逆怎么引導)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1~3歲的孩子,會有這5個叛逆的信號,讓媽媽很頭疼,如何引導
第1個:跟媽媽對著干,總是說“不”
“可怕的兩歲”孩子有一個特點,什么都說“不”,叫孩子吃飯,孩子說不要,我要吃面條,媽媽煮好面條孩子卻說不要,我要喝粥。
孩子這個時候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期,他發展的需求就是:“我長大了,需要更多的尊重,我希望能夠自己做主,自己選擇。”
【媽媽如何引導】
理解這是孩子身心發育的正常過程,學會說“不”的孩子,長大以后更容易有獨立性格,自信的氣質和堅強的毅力。
尊重孩子,聽一聽孩子想說什么想做什么,不涉及原則就要讓孩子去選擇。
比如回家的時候,孩子想從小區正門回去,而不是走更近家里面的側門,不趕時間就讓孩子從正門走。
第2個:喜歡重復和整齊
媽媽講故事的時候,反復地要聽一個故事,甚至媽媽讀錯一個字都能糾正出來。
回家開門的時候,平時都是媽媽開門,但有一次爸爸跟媽媽一起帶著寶寶回家,爸爸開門卻讓寶寶瞬間大發脾氣,一邊哭一邊說“不要爸爸開門,不要”,還要把門關起來,讓媽媽重新開門。
這是因為孩子在這個時候希望這個世界都是整齊的,單一的,維持同樣的次序,平時在他的意識里面門都是由媽媽來開的,突然被爸爸打破了這種常規,就會讓他覺得不舒服。
【媽媽如何引導】
給孩子設定固定的程序,比如吃飯之前要先洗手,再拿碗,再拿勺子,先吃飯再吃菜。
回到家里面先脫鞋子,再洗手,之后才玩玩具。
這樣的固定程序在這個時間段固定好了,能讓孩子生活更有規律。
第3個:自私不分享
孩子拿著一個玩具到小區里面玩,小區的其他小朋友看了很喜歡,想要玩,但是孩子卻不同意說:“這是我的,我的,不給你玩”,這個時候孩子其實沒有分享的意識。
甚至孩子走在路上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想占為己有,因為在他的內心里面,只要我喜歡的東西都是我的!
很多家長特別頭疼,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自己的玩具又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特別的自私。
這其實是孩子物權發育的一個必經過程。
【媽媽如何引導】
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媽媽不要強求,但媽媽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自己不想把玩具分享給小朋友,但是小朋友的玩具也不想分享給你,所以不能搶。
給孩子讀一些分享合作的繪本,讓孩子懂得分享才能更快樂。
第4個:喜歡自己來
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學會模仿,喜歡自己動手。
媽媽給孩子洗臉的時候,孩子搶著毛巾說,媽媽我自己洗,媽媽要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孩子說我自己穿,甚至幫媽媽擦桌子洗碗。
這時孩子處于模仿敏感期,發現媽媽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覺得很好奇,就想自己去學一學怎么做。
【媽媽如何引導】
學會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擔心孩子耽誤時間弄臟地方,給孩子自己穿衣服穿得不對的再指導一下孩子,孩子自己洗臉洗得不干凈的,媽媽可以再幫洗一下。
爸爸可以跟孩子一起動手養植物或者修理板凳。
第5個:非常的話癆
孩子在兩歲左右,能夠使用200~300個詞匯,能說出簡短的句子,孩子這個時候就特別喜歡說話,因為他覺得說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甚至媽媽想哄孩子睡覺,孩子還在不停地說話。
【媽媽如何引導】
不要再跟孩子說“兒話語”,比如飯飯菜菜,而是用標準規范的語言跟孩子對話,讓孩子更快地學會標準對話。
孩子在1~3歲容易有以上5個叛逆的行為,其實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的敏感時期,家長要讀懂孩子的敏感信號,要學會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更聰明,更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