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小孩子不聽話時怎么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不聽話時,家長往往火冒三丈,采用打罵的方式讓孩子屈服。可是打罵也成了“硬傷”,孩子也在成長,道理也是一樣。
“我能做的只是,教育孩子有些時候,與其和孩子硬碰硬,不如給他們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思考,做好選擇。”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01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通常又會遇上一個問題:
“我的孩子十五歲了,叛逆,不聽勸。”
“該怎么辦?”
“我的孩子十五歲了,叛逆。”
“該怎么辦?”
“青春期,很暴躁,情緒化。”
“管不了,又說不得,沒說幾句就吵架。”
“每天上班回來還得叮囑咐他學習,這孩子倒是越來越叛逆。”
……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越來越不聽話、叛逆了。
孩子小時候,你說什么他不敢反抗,但是青春期,孩子大了,你說什么他就不聽什么,
你越不讓他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偏要做什么,
就是故意和父母對著干。
比如,前幾天,父母讓孩子吃晚飯,偏偏吃完飯不肯吃飯。父母吼一聲,孩子直接回屋去了,留下父母很無奈的搖頭嘆息。
孩子不聽話,父母想盡了各種辦法,可效果卻不好。
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變得叛逆,在家里橫行霸道,不聽父母話。
還有的孩子脾氣很暴躁,不知道怎么跟父母相處,很多家長認為這都是孩子的問題,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必須要聽父母的,孩子不聽父母的,那是孩子的問題。
但其實并不是。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我們經常聽人說,一句話能讓人聽三十分鐘。
一句話能讓人聽得下去。
一句話能讓人聽進去,卻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話。
這里的“十分鐘效應”是指:在一個時間的內,任何人聽不進去的東西,都是別的電臺。
但在這個時間的內,你一旦接受了這種聲音,就會被說服的頭腦中,就會有一個小人跟著你一起去行動,要去行動。
最后,超過五分鐘的時候,人就會被強制性地從理性思維中離開,而理性思維的這個小人會被強迫癥,讓你不能按理性思維去行動。
所以當一個人被告知一件事情不能做,而選擇了放棄的時候,就相當于在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因此,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因為孩子做不到而指責孩子,那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
這是一種強迫癥,是潛意識中的選擇,只有孩子順從了自己的意愿,他才能真正的變成自己。
你不應該因為孩子聽不懂而著急,他不想做就不能。
這是父母陷入了“權力之爭”。
這種權力之爭,首先是父母單方面的權力之爭,并沒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權利之爭。
這種權力之爭是家庭教育中,一種沒有任何主觀因素造成的親子之間的硝煙蒜皮的對抗,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力之爭。
事實上,這是一種家庭溝通的危機,是家庭成員之間權力之爭導致的局面。
但是誰也不愿意,沒有人愿意看到它與之相對應的局面,因為它完全不可能會達到這樣的高度。
當孩子不滿時,他本身就會有很強烈的不滿的情緒。
這種不滿分分鐘爆發,孩子瞬間爆發,大喊大叫,父母的憤怒完全可以被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你們應該去各自冷靜下來,然后再去商議。
這種溝通方式會讓孩子更愿意去接受,而且不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但是父母可以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這樣溝通的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這種方式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自己有想法是好事,可是父母一味的“雞娃”,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會造成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