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糟糕孩子不聽話到極致的文案,從字面上來講就是情緒低落,沒有活力。
但咱們大人有沒有思考過,這種抑郁狀態是“抑郁”,不是“抑郁”?
首先,是不是帶有一定的情緒低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次,有沒有很痛苦,比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感覺什么都沒有價值?感覺什么都不如別人?
很多人在抑郁的時候都是表現的很沉默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他對自己的認知不清,不知道自己對父母的付出,更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可是他卻不知道自己最近的表現如何?
因為他對自己的人生毫無主見,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活著?他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自己為什么要學習?他只知道活著和死亡是有區別的,他覺得自己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己想要活著的意義,而父母卻只關心成績而不在乎他,在學習上不懂得他,父母卻給他要求他好好學習,這讓他的內心對父母的感覺到恐懼。
為什么現在我們對孩子很多的教育方式都是打擊教育呢?
1、 父母更多的是限制
以前我們對孩子總是限制,限制,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為了他們好。
我們總是在控制孩子,控制孩子,控制孩子,讓孩子更加的反抗,更加地沒有自我,我現在覺得活著是為了父母的感覺,我覺得我活著就是為了父母的感覺。
孩子就會覺得我現在學習是為了父母,是為了我自己,我是父母的孩子,不是我的附屬品。
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價值捆綁在孩子的身上,當我們把孩子的生命價值捆綁在自己的身上,這樣孩子才有價值感。
2、壓抑孩子的天性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童年經歷了很多的創傷,我們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覺得讓孩子輸在線上是為了他好,我們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所有,但是孩子呢,他知道,他所學的知識與他現有的生活不一樣,他還沒有能力去辨別這些知識,他只是一個正常人,他不該去承受這些,他既然不懂,那他就沒必要去努力了,反正以后也就有人替他指路了。
好,關于這個話題,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身邊很多家長都會談孩子厭學的話題,特別是對于有孩子出現厭學情況的家庭來說,這一點在我的文章里也有解釋過,并且我覺得非常好。所以說孩子出現厭學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也很復雜,比如說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長的原因,社會因素,學校的因素,還有教育方式的因素等等,而這個原因可能是很多因素都會導致他不愿意去上學,如果孩子很好的條件可以有針對性的教育,他不需要去上學,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所以說厭學的最終目標可能也就是來滿足自己的社會需求,比如說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自我實現等等,但是當他不想去學校的時候,說明了學習目標已經不再滿足他了,而作為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我發現現在好多孩子都特別喜歡手機,而且不是說孩子就喜歡不玩手機,愛玩手機的孩子通常是這種原因,所以需要去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會喜歡手機,是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沒辦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才會在手機游戲里面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第三,想讓孩子遠離手機,父母要幫孩子樹立目標,制定目標。
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的時候,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目標,幫助孩子達成。當孩子在學習中取得進步的時候,父母也要及時給與孩子獎勵,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一個內心有目標的孩子,一定會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不會再想著玩手機,更不會去游戲中尋找快樂。
因為孩子內心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持續的前進,而不是被手機操控。
所以父母要做好表率,不要沉迷于手機,更不要讓手機綁架了父母。
第四,不要讓孩子變得貪玩,太過追求完美。
很多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就沒有辦法去做到完美。
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去管束孩子,孩子成績很可能就會很不好,父母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了解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迷失在虛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