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作業焦慮,看似是家長心里的一個“死結”,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家庭關系緊張,二是社會方面,三是孩子的心理發育遲緩。
由于家庭關系緊張,許多父母心里有許多話想對孩子說,卻又無從下手,不知該從何開口。
最近,看了一本教育專家的書《一念無明》,這本書中,講了一個讓很多家長頭疼的教育問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就是:
親子關系。
什么叫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所有人的基礎,關系是我們一生的核心。
孩子的思維模式、是非觀、愛情觀、價值觀是基石。
如果沒有關系,這個家也會殘缺不全。
其實就是指:一個家庭里沒有兩個人愛好,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
如果一個家庭里,只有一個人愛孩子,但愛不了孩子,那孩子就會自卑、脆弱,不知道怎么解決問題。
而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尤其是孩子出現問題后,如果你能給孩子關愛,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讓他健康成長。
如果你不懂得教育孩子,你又沒有好的教育方法,那么就不要怪孩子了。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鏡子,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1.放棄“家長作風”,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擺架子,要放棄自己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想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溫暖的電影,和孩子一起去散步,讓孩子在溫暖的家庭中感受溫暖和父母的陪伴,而不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孩子在學校中得到的關注和鼓勵太少,只能通過網絡游戲來獲得。
所以,家長不妨多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溫暖的電影,一起去參加體育運動,激發孩子的興趣,也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看一場電影,在電影中鼓勵孩子思考問題,打開思維,打開心扉。
5、適當的給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孩子有時候會覺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做,這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孩子會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做不好,做不好的感覺,慢慢的變得自卑,自閉。
家長要告訴孩子,他有很多事情做不好,要學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6、鼓勵孩子獨立,敢于面對困難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的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要讓孩子感到孤立無援,或者是覺得父母瞧不起自己的這種感覺。
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說做家務,比如說打球,或者是可以去買一些運動器材等等,家長只有給孩子創造一些條件,讓孩子去做,孩子才有可能表現的越來越好。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教會孩子,獨立自主的事情,也就是讓孩子學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解決問題。
7、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更有力量
心理健康,就是孩子能夠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劑,能夠治愈自己的一些不良的情緒。
所以,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增強孩子的心理健康。
◆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成績
家長們都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能夠決定孩子將來的命運,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很懂事,經常幫助老師做家務,久而久之,同學們也喜歡和他相處。
所以,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交朋友,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展現自己的長處,減少被人否定的心理壓力。
◆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其實,在孩子上學之前,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讓他們在集體中能夠成為一個活潑可愛的人,讓他們在面對生活和學習時能夠以一種輕松的心態去面對,以一種良好的心境去面對,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把事情做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所以家長們要學會鼓勵孩子,真正的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他們更加的明白以后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