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焦慮的動畫片,我有幸接觸到《小豬佩奇》,看了動畫片之后,我對孩子的狀態有所了解。
最近一直跟孩子看動畫片,導致我對孩子也有些焦慮。
他一直因為要看動畫片而鬧,甚至哭鬧,導致我情緒崩潰。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開始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學習早教知識,會主動帶孩子去做康復訓練。
可我發現他對聲音敏感,一看就是蠻喜歡的,雖然看動畫片是動作模仿,但跟看卡片跳卡也是,聽聲音反應都很正常。
有時候,我看著孩子哭鬧,有時候看著孩子發呆,看動畫片,我就莫名地心煩,心情煩躁,我會吼他。
有時候看著他作業本看著他歪歪扭扭的,我就有點煩。
就吼他。
有時候看他的作業本寫的潦草,就忍不住吼他,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因為什么都是以我的喜好為主,這個也不好。
老公回來后,我們才發現,孩子很調皮,一吼就聽不到,一吼就鉆到了自己的房間里。
他發脾氣,我也是很生氣,可是也不知道還能怎么辦,到底該怎么辦?
孩子發脾氣,確實是不好的行為。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處理孩子的發脾氣,最根本的就是:允許孩子發脾氣,允許孩子哭。
那哭,哭的意義不只是讓孩子憋回去,而是讓孩子釋放情緒,釋放壓力。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記住以下四個原則:
1. 讓孩子有發脾氣的自由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別人覺得我是可愛的、有力量的,不至于那么痛苦、那么煩惱。
在孩子鬧脾氣時,父母要記住這四步:
1. 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他發泄出來
。
2. 和孩子一起溝通,讓孩子的情緒平復一會兒
。
3. 堅定地告訴孩子,發脾氣是不對的
。
4. 要讓孩子學會識別情緒
,教他如何正確表達情緒。
5. 孩子哭泣時,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寶貝,我們會因為你剛才哭而難過,所以我們會難過。”
6. 我們要在孩子哭完之后,耐心地給孩子積極的情緒鼓勵,告訴孩子,他的感受。
7. 家長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
8. 可以使用一些技巧讓孩子忘記自己的感受。
9. 當孩子發脾氣時,給他一個比孩子更好的心理暗示。
10. 用平靜的語言告訴孩子,他的哭泣是因為他的心情不好。
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然后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感受。
9. 在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耐心傾聽,不嘲笑。
10. 為孩子提供有建設性的選項,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如果孩子表達不出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耐心地傾聽,并幫助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感受。
10. 引導孩子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對孩子,父母要做的是,把自己放在與孩子相同的位置上。
而不是站在父母的對立面,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或許你也發現了,內疚式教育,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出色的孩子,但在以后的人生中,他更容易沉迷于手機。
有一個男孩喜歡踢足球,他爸爸根據所學所學的內容,帶著他一起去了足球俱樂部。
和他約定,每天帶著孩子去踢足球。
為了保持與孩子的關系,爸爸帶著他去參加了一個比賽,然后自己就開始練習。
無論是踢足球還是其他的運動,只要他愿意去訓練,都會積極地參加。
教練說:“只要你能一直堅持下去,以后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男孩用這句話詮釋了什么是“自律”。
正如曾子所說:“自律是一種力量。”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律變成了一種壓力,甚至是一種負擔。
看著孩子的改變,父母開始抱怨,孩子怎么變成這樣了?
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把責任變成了孩子的責任,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孩子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