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叔叔怎么治孩子不聽話
小外甥,以前我老覺得,他就是脾氣太壞,一有不乖的就打,說了也不聽,哭起來真的是一種不聽話的表現。現在,我終于明白了,自己是不是沒招了。
我家的這位小外甥就是“惡魔”,“沒得商量”、“必須要怎樣”……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外甥雖然不像我的心目中那么“聽話”,但卻是被妹妹寵壞的孩子,愛搗蛋,貪玩,傲嬌,做事都是畏首畏尾。
我和他奶奶說:“看到你家這個玩具,就讓你把它送給妹妹。你必須按照我說的去做,做完作業了再玩,不可以到處亂扔,更不可以把玩具到處亂丟。”
你好像聽懂了,但是他一扭頭,就開始躺在地上撒潑耍賴,無論如何也不愿意配合我去幫他收拾玩具。
看著他那燦爛的小臉,真是憐惜。
當初,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這位奶奶就跟我說:“你看你家孩子就是一個愛搗亂,不聽話,經常讓你頭疼。”
但是,她忽略了一件事,孩子再這樣淘氣,發脾氣,也是有原因的。
她把孩子的臟衣服扔在沙發上,在廚房抹上一層水,不讓他自己清理,導致他弄臟了衣服,甚至連襪子、襪子和書包也扔在了地上。
看到這樣的情景,實在是好笑。
孩子和父母玩,平時就是孩子的好朋友,沒有學不會做父母的父母,更沒有不想幫孩子的父母。
“假想觀眾”
一、父母為了孩子付出太多的努力
對于有的父母來說,他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的遠遠不夠。
她把這種方法叫做“假想敵”。
她在想,如果孩子學習好,她就會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補習班。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她就要嘮叨、打罵孩子,孩子反抗的時候,她就會把這種“假想敵”投射到孩子身上。
他們一旦認定了這種“假想敵”,就算孩子再怎么努力,她也是“假想敵”。
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形成“假想敵”,認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這種“假想敵”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敵人。
這種由于父母“假想敵”式的愛的打壓,非常容易摧毀孩子的學習熱情,帶來消極的學習動機和消極的學習態度。
其實,愛孩子就要給孩子適當的懲罰,比如沒收手機等。
但是在懲罰之前,要先和孩子溝通,而不是通過打罵,讓孩子內心接受懲罰的方式。
就像我前幾天遇到過的一位朋友,他對孩子的懲罰,就是打罵,不給孩子立規矩,打罵。
結果孩子一反常態,親子關系緊張,到了叛逆期,根本無法抵抗父母的責罰。
所以當孩子犯錯后,家長可以耐心的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事情,應該如何去改正。
最后,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的行為就是父母的鏡子,如果父母做什么,孩子也會跟著做什么。
很多父母本身就是個言行不一的人,要求孩子的行為,自己卻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對孩子又是一個不好的示范。
想想,孩子第一次見到父母就會下意識的模仿,你是怎么做的呢?
又是怎么做的呢?
經常給孩子做正向引導,而不是因為手機就給他立下規矩。
立下規矩,就是要平等的和孩子溝通,而不是采取暴力的方式,用暴力去壓制孩子。
2.尊重孩子,多陪伴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我尊重孩子,他就會聽我的話,其實,你的說的話是在逼迫孩子,他已經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他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圍著你說話,你說話的方式就是暴力溝通。
和孩子說話,應該像朋友那樣去尊重他,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跟他說話,可以跟孩子去交流,去聊天,而不是命令式的,大聲,強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