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孩子焦慮恐懼暴躁,不自信
有些孩子動不動就害怕,很明顯不是性格問題,和家人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張的,家人對孩子的負面評價也會讓孩子感到焦慮。
而這些表現很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沒有安全感,因為父母的負面評價會讓孩子處于一種絕對的警惕和害怕的狀態,稍有不慎就會讓孩子的內心備受煎熬,讓孩子處于一種極不安全的狀態。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別怕,別怕,我保護你就好了?!?/p>
大寶3歲,從小害怕大寶,所以導致他一直處于膽小怕事的狀態中,也不愛和小寶分享,當他不小心觸碰的時候,大寶哭了,媽媽則是心疼孩子,生怕孩子受到傷害,于是媽媽就會不停地呵斥責孩子。
比如大寶哭的時候,爸爸會說:“別哭,再哭,我就讓你媽媽打你了!”
雖然父母認為,孩子會在哭聲中記住父母的訓斥,但是在幼小的心靈里,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因為他的內心也知道,哭對于自己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父母的不信任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生怕別人會瞧不起自己,甚至不敢跟人交流,因為他怕別人會不喜歡自己,會更加貶低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有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是“超限效應”,需要父母的重視。
2、家長的誤區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磨蹭時,都會采取相容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打罵式教育,因為這種教育方式看似是“外在驅動力”的一種方式,但實則是家長在發泄自己對孩子的不滿,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也應該注意使用一些小技巧,不要用錯了方式。
1、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沒有上進心,實際上,孩子并非沒有上進心,而是家長沒有對此進行相應的培養,比如家長希望孩子努力學習,就不要用分數來評價孩子的好壞。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后找到應對辦法,而不是任由孩子自暴自棄。
2、給孩子一個樂觀的心態
家長若是希望孩子變得樂觀,那么就要給孩子一個樂觀的心態,對待失敗的時候,要用的是樂觀的心態,而不是悲觀的心態。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樂觀的心態,讓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應該拿出一張白紙,對自己進行總結,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3、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家長不要總是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甚至是苛求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壓力過大,不利于孩子情緒的調整,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教育,當孩子的情緒和壓力得到釋放時,才會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答案。
家長的態度也很重要,不要將所有的事情都推給孩子本身,在孩子遇見困難的時候,要陪伴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心理方面給予支持,不要讓孩子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4、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只有一個真正獨立的人,才能夠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在面對自己情緒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是有控制能力的,所以不會被情緒控制,所以如果家長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話,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