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識內容
心理健康知識是我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少年兒童是生命的積極細胞、未來的棟梁,每一個少年兒童都有強烈的心理健康需要。在國家層面,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教育、教育教學、醫療衛生知識等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未被重視。
各級黨委政府和政府要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樹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制度,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和宣傳,促進全社會重視心理健康。同時,加強對非精神專科醫院、重癥醫學專科醫院、精神科專科醫院的心理科室的醫生血供,完善心理健康人才培養和藥物濫用。
現狀
我國社會上,“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疾病發病率上升了,但是心理健康問題并未被大家所關注。目前,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還比較片面,很多人諱疾忌醫,有的人甚至懷疑自己有心理疾病。
近年來,青少年抑郁癥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具有自殘、自殺、傷人的傾向。由于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重癥患者發病率更高,自殺率更是高達8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預計有3.5億人死于自殺,平均每分鐘就有1人死于自殺。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竟然大多都是因為壓力過大、學習壓力太大。
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高居全球第一位,患病率甚至可能達到20%,給兒童青少年帶來極大的精神傷害。
而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睡眠不足、生活單調乏味等問題,這些問題愈發地被忽略掉,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
馬虎在作祟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為學習壓力大,精神緊張,往往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比如:偷竊、搶劫等,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壓力過大。
除了“抑郁”這個疾病,孩子們在面對壓力時,也許還會有一些自我排解的方式,比如打電話和朋友聊天,釋放壓力,甚至是用運動來緩解壓力。
“抗壓能力強”是導致他們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那么,什么樣的心理因素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
心理學專家指出,青少年的情緒有較大比例不同于成年人,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的問題可能在孩子成年后會引起成年后的心理疾病。
比如說,為什么童年時受到的打擊?是“身體帶來的傷害”還是“智力帶來的傷害”?受父母的影響
很多父母認為,我們自己的家庭環境就是最好的,不會做出改變,也不會指責孩子,但是當孩子長大了,父母就會發現,我們為了家庭環境而犧牲了自己的生活,所以我現在就成了你的“奴隸”,你身上的問題你都可以不解決,你怎么還想改變呢?
如果父母都不管孩子了,當孩子有了問題后,他會去找誰?
就像前面提到的,有很多的父母都不會去主動的去了解,而且即使知道了,也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除非孩子求助于父母。
因此,父母不了解孩子內心的焦慮,就無法讓孩子獨立去面對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又沒有辦法去解決,父母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支持他。
同時,孩子會反抗父母,特別是當他做錯了事情的時候,他更需要父母的指導和幫助。
父母應該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在放手的同時,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
放手讓孩子去獨立,當他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以后,他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認知,有了自己的是非觀。
這樣的孩子,他會變得更加的自信,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都有自己的見解,不會輕易被別人的錯誤左右。
他做事有條理,處理事情的態度也更加的端正。
這些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獨立,更加的懂事,對父母更加的依賴。
所以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父母。
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孩子?
教育孩子的路上,孩子會犯錯誤,父母也要理性引導。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