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嚇孩子不聽話的視頻
河南鄭州一所醫院兒童病房,一個護士在搶救室的視頻里,把剛給孩子喂奶的醫護和孩子們全部塞進去,自己哭著出來。
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下樓梯,當時正好看到了下面一輛車,孩子也沒什么事,就一直跟著下去,媽媽就在旁邊陪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忽然一名護士過來,也看到了這一幕,突然非常氣憤的對旁邊的孩子大吼,制止了這位媽媽的行為,并問道:
你媽媽這樣做你是不對的,不要再這樣了,不行我就打斷你的腿!
這位媽媽的脾氣完全失控了,于是就開始嚎啕大哭,還把孩子往地上一扔,最后又打了孩子一巴掌。
之后的一幕就發生了,我在想說什么,這位媽媽居然沒有停下來,而是站在旁邊看著孩子,沒有走過去,用手勢和語言警告孩子不要再玩了,但是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能看著孩子這個情況繼續玩。
我和這個媽媽都是帶著情緒走過來的,因為我覺得我們現在的這個狀態跟一個人受傷一樣的,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失控,就會批評和訓斥孩子,甚至是打罵孩子,但是我們往往沒有從根源去解決問題,反而把孩子推到我們的對立面去。
那么,當我們父母的情緒平穩了,和孩子的溝通就沒有了先前的障礙了,這時就可以建立起更高的親子關系,教育效果立竿見影了。
2、保持良好的情緒,但是不能隨便給孩子貼標簽
情緒化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情況,但是當我們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時候,也會帶來更好的教育效果,很多父母跟孩子一言不合就開打,把孩子的情緒當作宣泄口而出。
他們沒有想過這些問題是孩子的問題,更沒有想過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那么多的問題就是父母教育不當的結果。
那么,當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偏差時,我們可以冷靜下來,用平和的態度去思考一下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以便在接下來的溝通的時候能夠更好的進行。
3、善于傾聽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的,因此,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才能達到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的目的。
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通過一些小細節來進行。比如說,在溝通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從細節開始。
比如說當孩子跟家長說,他今天在學校受到了什么委屈,或者說他又犯錯了,那么我們就可以從細節方面去看到孩子的內心。
就比如說當孩子跟你說他又闖了什么禍害,那么我們就可以從細節方面去了解孩子的內心,
那這時候,家長也可以跟孩子說,我觀察到他跟你說實話的時候,你是什么感覺?
孩子可能說,挺害怕,有一點就是擔心,也許這個事情會影響他一輩子。
那么我們就可以跟孩子說,我觀察到你跟你說實話,我覺得你可能會有點害怕。
那么我們可以把這個恐懼當做一個警報器,當做一個保鏢,跟孩子說:這個危險是指著他爸爸要闖馬路,或者說:我想看看他還有沒有被人販子盯上。
當我們相信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嚇一跳,然后我們跟孩子說,那我們趕緊回家,然后他就會覺得這個地方好像很安全,又不會那么害怕。
這個時候,他的內心世界就會被你完全打斷。
孩子們會說,我就不知道,其實還有更多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跟我們說,爸爸,我看到你了,我特別的開心!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說,你看到了嗎?這里好像有一個重點,家長會覺得很疑惑,我們很擔心,因為我們家長會覺得孩子在撒謊,可是我沒有,這種情況下,你一定會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因為我就是擔心你說到的話,會讓孩子覺得被指責,被批評,于是他很難受,我需要媽媽支持的時候,媽媽就會給他力量,媽媽會愿意幫助你。
而且我們也知道,孩子在什么時候他需要有什么樣的幫助,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支持,他就需要什么樣的支持,其實這個理解是不一樣的,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是一個成年人,他已經不再是兒童,但是他依然需要我們家長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