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些焦慮情緒怎么辦?
您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下《兒童焦慮心理學》。
焦慮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緒,它通常與許多小朋友不太一樣,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里,他們對自己的情緒是不加控制的,也就是說更加敏感。我們的身體可以感覺到焦慮,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就會造成“孩子太敏感”的情況。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在《理性情緒》中指出:人的情緒和外部世界的聯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
孩子們在經歷焦慮的情緒時,大多會表現出緊張、害怕、擔心、恐懼等各種情緒,這就像在流淌血的江河湖中,他們會尋找各種情緒的來源,這是因為孩子們往往會選擇性地屏蔽掉自己的情緒,而選擇將情緒放在“有益”的事情上。所以,當他們的大腦被情緒捕獲的時候,自然會選擇逃避,以對抗這種痛苦。
同樣的,孩子們在感受到焦慮情緒時,父母卻否認孩子的感受,而是一味說教、責備,孩子自然會感受到“爸爸媽媽不愛我”,從而更加抗拒、恐懼。
當孩子感覺到焦慮時,我們否認孩子,并不能夠幫助孩子真正地擺脫焦慮情緒,而是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敏感、害怕,對其產生“怨恨”,甚至會讓孩子感到痛苦。
孩子的焦慮會導致孩子的學習能力低下,甚至會影響到考試的成績,最終考試成績也會被大家所接受。
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自己好像無處可逃”時,焦慮才會趁虛而入,出現各種狀況。
2、不愿意投入
孩子可能會因為恐懼接觸到焦慮,因為害怕再次接觸到焦慮。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認知能力不足,這并不足以讓他們理解自己的焦慮。
所以,當他們表現得更加焦慮時,孩子往往會認為自己確實已經處理好了,便不再有進一步的擔憂。
與此同時,孩子對于家長的焦慮也會表現出更加焦慮的狀態。
3、逃避
當孩子知道自己無法去處理焦慮的時候,就會逃避。
孩子也會因為害怕,而更加逃避。
事實上,焦慮本身并不存在,而焦慮本身也是有著輕重之分的。
如果孩子對于一些具體的事物覺得緊張,但是自己又沒有能力去解決的時候,就會產生逃避。
這種逃避是讓孩子產生焦慮的外部狀態,如果孩子可以恰當地處理這種狀態的話,他的焦慮程度就會大大減輕。
為了緩解孩子的焦慮,父母要教會孩子一些緩解焦慮的小方法:
如果孩子患上了廣泛性焦慮癥,家長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緩解焦慮的方法,比如用筆寫出焦慮的情緒、寫下當下的焦慮,等等。
然后按照實際行動,一步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克服焦慮。
當孩子成功克服了對于自己焦慮的管理方法后,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找到更多的自信,逐步形成自己的抗焦慮方法。
最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比如,讓孩子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從而擺脫焦慮。
焦慮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經歷的,讓孩子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每個父母都必須要做的。
讓孩子能夠快樂地生活,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這將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