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月刊
《國家衛健委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到,要堅持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著重對心理健康進行全面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高等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和教學體系,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她建議,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能力。她建議,從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心理、適應現代社會的心理八問,轉變家長的養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增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針對上述問題,要明確家長的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一是耐心說服,不是埋怨、埋怨和指責,而是以鼓勵、理解、欣賞、陪伴為主,主動向家長表達自己的需要;二是挖掘孩子的潛能,鼓勵孩子自我發現,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可以通過獎勵、鼓勵、賞識教育等方法引導孩子學習,只要孩子有進步,就要給予肯定。”李華說,她認為家長要轉變觀念,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因孩子考差了就打罵孩子,發現孩子有進步就要及時表揚,發現孩子成績下降就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樹立信心,制訂計劃,在孩子每次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鼓勵、表揚,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有問題及時解決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就出現了“初中是孩子生理上、心理上的分水嶺,學習上出現問題后,會發現學習上出現困難,于是對學習的困難變得束手無策。”李華表示,有些孩子在小學時期就出現了學習困難,但家長沒有引起重視,等到孩子初中以后才發現,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智力發育不夠成熟
“孩子的智力發育只有30%,其它因素還不到10%。”李華和其他家長解釋說,智商發育并不是只有一個因素,另外還存在個體差異,一般認為,智商是遺傳因素,努力程度、性格、志向等,智力發育情況相差甚遠,沒有一個因素是單獨存在的。
在臨床上,家長們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一般都有“馬虎”或者在某一個點上存在馬虎的情況,這也讓他們感覺是自己的孩子笨、拙、慢,才會出現上述這些現象。
不懂事也不愛生病
很多孩子對大人眼中的“調皮搗蛋”也是有頭緒的,尤其是對“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是最喜歡和人一起玩兒的一個群體,但是這種“玩”卻不僅僅只是針對于學習,往往是會對他們未來發展的幫助非常大。
不懂事的孩子會產生不懂事的因素
過于聽話的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表現出非常有條理、非常有禮貌的一面,而不懂事的孩子則會在背后悄悄做出偽裝,但是他們都只是假裝看起來聽話。
那么懂事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行為,都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有著不想讓大人知道的傷痛。不懂事的孩子,內心總是被隱藏著某種程度上的自卑,一旦孩子遇到困難,他們總是會選擇忍讓自己。
如果,這種自尊心受到了父母的拒絕,那么他們也會選擇以自我為中心,將一切的一切都放在心里,就算自己犯了錯誤也不會表達出來,而是默默的承受。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會選擇自我保護自己,不敢張揚。
因為自卑的孩子,他們沒有能力,所以往往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畏首畏尾,甚至想要遠離。但是等到長大之后,孩子們才會發現自己的這種自卑的習慣,也會影響到相應的能力。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但是這種方式,卻很難讓孩子擺脫自卑的心理。
所以,父母們在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自卑心理時,不妨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
如何讓孩子遠離自卑心理?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就一定要想辦法引導孩子。
家長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了自卑心理,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存在這樣的問題。
在與孩子進行交談的時候,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不要使用一些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不然的話,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自卑。
2.鼓勵孩子去嘗試
當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產生了興趣,并且愿意去嘗試的時候,父母也要鼓勵孩子去嘗試。這時候對孩子進行鼓勵,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有勇氣。
3.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父母不要覺得自己辛苦的工作,就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孩子,然后才能讓孩子安心的去參加。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
4.和孩子進行一場心靈的碰撞
父母要懂得孩子是有多方面需求的,但是每個孩子的心理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讓孩子能夠勇敢的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并且在父母的指導下可以做到自我改正。
5.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父母應該多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去解決他所遇到的困難,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當中,父母應該注重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讓孩子能夠順利的度過這段時間,也能夠增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