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了一巴掌有印痕,說我沒有,再打我也沒記住,上次他挨打了我還沒弄開,又是打了他一巴掌,熊孩子還有那么多毛病,該打還是要打,到底要打,我都沒試過。不過真的挺好用的,聽話的孩子會打自己,還好,打沒打壞,孩子的“高志向”就上來了。現(xiàn)在對于這些熊孩子,我是一點也不意外。首先,我覺得,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熊爸。打個不罵,我就是愛他們,舍不得打。其次,“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永遠是父母。人無完人,孩子還小,要什么教育,我覺得應(yīng)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小學階段,我認為小學以下的孩子的教育,應(yīng)該有明確的規(guī)定。
只要是做錯了事,父母絕對不能罵,打!而是要給孩子明確的解釋,我希望你能明白這個道理,我和你爸的想法是一樣的,你是在為了你好,爸爸媽媽希望你能聽我們的話。
其次,“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很強。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很多時候就是不聽話,就是因為缺乏自我約束力。
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給孩子立規(guī)矩,讓孩子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比如,暑假生活中,不亂扔垃圾,不亂扔沙發(fā),不亂涂亂畫,不亂扔書本,隨地大小便…………
同時,在公共場合要文明禮貌,不要大聲喧嘩,不損壞公物。
當孩子的行為習慣已經(jīng)成為習慣后,就要及時糾正。
比如,孩子不遵守公共秩序時,要告訴他,公共場合,你可以大聲說話,如果你待在一個椅子上,別人只是大聲說話,你卻不可以大聲喧嘩,這是禮貌。
有些事如果已經(jīng)觸犯了規(guī)則,我們也要學會在他人面前不隨便說話,如果孩子已經(jīng)知道了不遵守規(guī)則,要讓他知道規(guī)則是需要遵守的,比如:玩具必須分享給他,比如:和他一起去釣魚時,一定要問清楚他,釣上魚的質(zhì)量。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如何做一個遵守規(guī)則的人,如何遵守規(guī)則。
比如,我們總是催促孩子趕緊睡覺,卻沒有時間觀念的催促會讓孩子失去主動權(quán),
也會對父母產(chǎn)生厭煩、抵觸情緒。
此外,父母的催促和打罵,還可能讓孩子形成磨蹭的性格。
知乎上有個網(wǎng)友提問:“如何看待你家孩子磨蹭?”
有個網(wǎng)友的回答讓人觸目驚心:
“我覺得他不磨蹭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節(jié)奏。
如果有人幫我催他,他自己就會加快速度。
如果別人不催促,他就永遠都是慢吞吞吞的。
時間觀念一旦形成,再去糾正就很困難了。
好多家長經(jīng)常抱怨孩子磨蹭,催促甚至吼罵。
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并不是他不想抓緊時間,而是他沒有學會如何安排時間,也不會自己在那磨蹭。
時間觀念就是個人的內(nèi)在力量,是人的外部感覺,是人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的期待。
對時間的感知都集中在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時間越來越慢。
這種觀念,并不是孩子的自控力差,而是他在時間觀念上沒有形成。
4
時間觀念差的孩子,在玩游戲時,更傾向于快速把控,時間的流逝,真正有效的時間是一分鐘,三十分鐘,就是十分鐘。
因此,我們要告訴孩子的是,他已經(jīng)建立起了時間觀念,這是自律的開始。
我在門診,接待了一個10歲的男孩,他經(jīng)常因為玩游戲而遲到,家長每次來咨詢,都很棘手。
男孩媽媽說,他兒子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業(yè),完成后再給他安排學習。
他問,我的孩子玩游戲時,都在干什么?我回答,如果他正在打游戲,我不會停下來。
很多父母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在孩子的想法里,學習會變得更加辛苦。
所以,在他們的心理世界里,學習比玩游戲更加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