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焦慮讓孩子快樂入幼兒園,這對于家長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前幾天收到一位媽媽的來信,她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非常的哭鬧,媽媽也為此十分焦慮,覺得這孩子肯定是要上幼兒園的,還希望我多花些心思。
我當時雖然很忙,但也能接到一些邀請,在群里發了很多關于幼兒園,幼兒園,學習的情況等的情況。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于是,我就想起了之前的事,想著先湊合一下,等孩子入園了再來接,發現和預想的差距太大了。
結果,跟上面的媽媽講的方法一樣,效果都很不錯。
同時,我還想到了我們以前其實最焦慮的,就是孩子入園的時候,不肯上學。
不管怎么聊,就是不肯上學。
其實我們的擔心不無道理,我們也害怕這種情況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可又不知怎么去理解,我們已經習慣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可到底怎么才能放心,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
今天,我就借這個問題,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媽媽,我的肚子疼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被小胖同學送進了托班。
其實當時,小胖同學一直都很喜歡我,有一次他不小心說了一句話,當時我也很傷心,但我沒有表露出來,而是低著頭,吃飯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幾個一起吃水果。
我就假裝沒看見,把瓜媽拉到一邊,說:“小胖同學說你很好,你以前很愛生病,現在你能自己走了,我們把你送給媽媽。”
聽到媽媽的話,我覺得有些驚喜又有點小喜悅,我知道自己也是被愛著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做。
那是,回到家以后,瓜媽就想著去送了小胖,可是現在這幾天瓜媽還要上夜班,明天已經要奔赴一個很遠的地方,如果早點回家,萬一又有什么事耽誤了,那明天再送你去吧。
果果說:“我也想媽媽,可是我就要和媽媽在一起。”
我理解了瓜媽媽的感受,心想:“媽媽現在有點累了,所以不想做飯了,等會的時候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第二天早上,瓜瓜和媽媽說:“媽媽,中午飯吃完了,我們要一起去公園玩了。”
“不行,媽媽,我下午要去公園玩。”
那天晚上,瓜瓜久久才睡得踏實。
回家后,瓜瓜抱著iPad、手機,也不時地在微信里和我交流幾句,我則是真沒有多想他的心思。
因為我是全職媽媽,有時周末會帶他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瓜瓜也不會感到無聊。
上周末,我帶他和小伙伴們一起去附近的公園玩,到了公園后,到了一個廣場上,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們有一些坐在一起聊天。
一起看螞蟻搬家
小區附近還有許多的小朋友,他們會問孩子想不想學點什么,是害怕還是擔心這次被父母批評?
在大人們看來,一個很小的事情,為什么就會糾結于“怕什么”。
可能是在幼兒園生活中,有一些意外的情況,比如說到了小朋友家里,孩子也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情緒,比如說班級里有別的小朋友,或者是自己覺得自己沒有這個特長,擔心自己沒發揮好。
或者是其他小朋友家里有其他小朋友,或者是學校的同學之類的,也會被老師責備,自己可能會想辦法不去上學。
“不上學”這個壞毛病,雖然看似是小毛病,但如果不加以引導,很有可能發展為化膿、感染、扁桃體炎等疾病。
而且,幼兒園的老師還很少會在孩子出現不想上學、分離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時候,立刻滿足要求,用適合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而不是強制性的命令。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很多幼兒園老師、家長對于孩子不想上學的想法都是非常抵觸的,也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回到學校,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孩子頻繁的去上學,出現一些負面情緒,確實很正常。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的能力跟不上,在班級里會有一定的壓力,而且陌生人都比較多,孩子在陌生的環境里會很痛苦,這是正常的,所以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給孩子時間,讓他慢慢適應,好的狀態起來,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盡快的重返校園。
如果孩子實在不想回學校,也可以讓孩子請假,先留半個月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如果孩子因為一些原因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那就先讓孩子先在家休息幾天,三段一段時間(具體時間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如果孩子是因為在學校被欺負,就先和孩子一起去學校解決,如果孩子有需要,就把孩子帶到學校去問清楚。
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敢回學校,我們不能放任不管,讓孩子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差,那么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積極的去學校,去參加一些活動,可以去操場上散散步,去游樂場,或者是在家陪著孩子一起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