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癥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焦慮的過程,有的孩子因為焦慮,表現出的行為異常,有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利益,能夠有各種的借口來逃避上學。面對孩子的焦慮情緒父母要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遠離焦慮。
什么是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焦慮是一種人類正常情緒,是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心理學上,焦慮是對于危險或有威脅性的情境產生的一種病理狀態。焦慮是一種強烈的情緒狀態,包括焦慮情緒、緊張不安、恐懼情緒等。
人的社會屬性在于想要完全了解自己,通過與人交往、與他人建立聯系和了解這種聯系和互動過程,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但是,當焦慮變得強烈,就會出現心理問題。焦慮有時候是焦慮癥的一種功能障礙,是嚴重的,焦慮癥患者經常會感到恐懼怕,他們害怕自己會失控,害怕自己沒有能力讓父母喜歡、滿意。
焦慮不僅影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的正常社交活動,還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焦慮,讓他們對生活持有非常消極的態度。讓他們感覺生活沒有希望,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學過程中總是感到焦慮的話,就要重視了,焦慮是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明白他們的未來在哪里?他們的現在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他們又該如何應對?
那些焦慮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個焦慮的家長。
尤其是在焦慮的孩子出現了各種問題后,家有焦慮的父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下面一起來看看焦慮的具體表現:
頭痛醫生:不想上學,坐立不安,腹痛腹痛腹瀉,大便溏腹瀉,雞蛋溏腹瀉,皮膚瘙癢多汗淋漓。
家長見到孩子焦慮,常常會認為是孩子身上出了問題,但其實孩子焦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第一,孩子個性比較膽小,不自信,害怕犯錯誤;
第二,生活習慣邋遢,不講衛生,不懂禮貌;
第三,家長自己也經常情緒低落,抱怨生活、抱怨社會、抱怨世間的不如意。
02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給出了這樣的觀點:
父母如果使用這些方法來管教孩子,孩子的情況會隨之改變,那就說明父母自己的方法不對,或者是父母沒有掌握有效地管教孩子的方法。
我們要做的是:
1.愛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成長環境。
通常來說,父母只有愛自己的孩子,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到自己的愛,才會更懂得如何愛孩子,也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讓孩子擁有更加完整的人格。
因此,在孩子人生的關鍵期,父母更要學會愛自己,才能把孩子養大。
2.父母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德國作家斯賓塞說:“教育的本質就是要養成孩子受用一生的習慣。”
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首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教育專家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永遠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做了一個最好的榜樣,孩子也就會向父母靠近,自然也就會變成一個言行一致的人。
3.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千萬不要強迫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癖好。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的想法就是亂七八糟的,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人去幫他們去選擇。
而且,一個孩子的想法如果被否定了,他們很可能會因此而選擇放棄自己。
那些聽話的孩子,其實內心都是不自信的,因為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被否定,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被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