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媽媽會焦慮嗎?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媽媽的焦慮,主要源于“養兒防老”。現在很多人總是喜歡打電話給媽媽“我最近工作很忙,就是不怎么能夠陪你玩”。
媽媽們總是習慣將自己經歷過的失敗經歷分享給自己的孩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減負”,“苦瓜”“苦”。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殊不知,正是因為自己無法接受孩子的現狀,所以才會焦慮。其實,適度的焦慮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可過度的焦慮則會讓他們走極端。
前段時間朋友李姐就跟我說了一件事情。她家兒子上了幼兒園以后就完全不聽她的話了,只要老師讓他做什么,他就偏偏不做什么,每次上課時,他都不好好地想老師講的內容。而且她非常固執地認為,孩子的注意力是天生的,“神童”“學神”他們是天生的,愛動一動,根本就無法忍受他們的這些“笨”。
所以每次老師安排的作業,他都不按照做完就罰抄,但是這樣也會令他更加厭惡學習。而且一讓他寫完,他就更加厭學。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可以說一說,家長的這種做法確實有些許欠妥。
于是他們也會更加厭惡學習。
畢竟家長的苦心,是能夠為自己“贏得”,而孩子卻并不領情。
有些孩子,尤其是女生,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感,而家長對此也是各種擔心,于是孩子就開始用“厭學”來向家長求救。
其實家長們這些擔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好心辦法錯了。
以下這3招,可幫孩子輕松應對“厭學”
1
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
有些孩子會因為學習任務太難而產生厭學心理,他們干脆不想去學校,對于這類孩子,家長可以給予理解和支持,
比如和孩子一起從理解他們的角度出發,告訴他們“學習很苦,但是,不讀書也沒關系”,然后讓他們做出選擇,“你是想讀書,還是想休息?”
給孩子說出他們的理由,也許他們會對未來的選擇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這樣的對話能讓孩子意識到家長并非只是簡單的希望他們改變對生活的態度,有些厭學是因為現實的、學習的無奈之舉,需要他們自己去尋找解決。
當他們認識到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想要逃避現實的痛苦和壓力,那么他們就會選擇網絡來逃避現實,進入網絡的虛擬世界。
3、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沒有人生來就是會學習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除了上網課、查資料之外,還可以跟孩子一起上網課,了解他們學習的情況,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對網絡的迷戀會逐漸減弱。
同時家長還可以領著孩子去參加一些線下的活動,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這個世界,不要只是沉浸在網絡虛擬的世界中,這些都會讓孩子喪失對生活的興趣,變得不愛出門,愿意與人溝通交流,這樣才能讓孩子走出虛擬世界的大門。
四、孩子沉迷網絡要采取合理的措施
1、規定時間,控制上網時間
最好是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讓他們一天完全不接觸網絡,也是可行的。因為孩子一旦接觸到網絡,他們就會受到電子產品的影響,對其他事物的興趣漸漸降低,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所以要逐步減少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避免孩子把過多的精力集中在網絡上,用在寫作業上,分散精力。
2、 家長給孩子多一些選擇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給孩子選擇一些益智類的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大腦,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3、 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交流溝通交流是有效的,當孩子遇到煩惱的時候,家長要有耐心的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不要采取命令式的語氣,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積極的了解孩子的想法,給予幫助,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