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媽媽罰寫,孩子卻在踢足球時踢了媽媽的耳朵。
孩子是個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被媽媽罰寫了幾遍作業(yè)后,就開始跟媽媽發(fā)脾氣,媽媽用說教的語氣來對待孩子,孩子是什么心情?
孩子是因為媽媽的情緒太煩躁了,所以才會對媽媽發(fā)脾氣,因為她覺得媽媽對自己不夠尊重,所以才會對媽媽這么不尊重。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于是孩子向媽媽道歉,說了歉。
媽媽的情緒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而不受控制,會對孩子發(fā)火,但是對孩子又是愛的,這種愛是源于內(nèi)心的力量。
也許她只是在抱怨,說她的脾氣太難聽了。
但是媽媽沒有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給孩子發(fā)泄情緒,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暴躁,以后遇到不順心的事,他們也不會與媽媽好好溝通,不會跟媽媽好好說話。
1、 “發(fā)脾氣”的孩子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之所以發(fā)脾氣,是因為他們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亂發(fā)脾氣,或者摔東西,就會責罵孩子“不聽話”,孩子誤以為你在發(fā)泄怒氣,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他們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可,想要被父母好好對待。
所以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你要先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后再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這樣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引導(dǎo)孩子健康成長。
2、 “發(fā)脾氣”的孩子是想得到你的認可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你要先在孩子的立場上去安撫孩子,等到孩子平靜下來,再跟孩子溝通。
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媽剛剛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但是爸爸媽媽一直都在支持你。
這樣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反思。
3、 “說教式教育”
很多家長會選擇用責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甚至會說:“我說的都是對的,但是你總是跟那個小孩唱反調(diào),是不是你做的都不對?”
如果孩子回,“我覺得做的都是錯的,你要怎么怎么樣?”
如果孩子回,“我說的都是對的,你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那么,孩子的感受就變成了一個問號,孩子的自我價值就會降低,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
當孩子感受不到愛的時候,就會用外在的標準去評判孩子,覺得孩子做得不夠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所以,我們要學會跳出情緒,多看到自己的內(nèi)心,接納孩子的情緒,當我們能夠包容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時,親子關(guān)系就會得到改善。
04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對不知道問題背后的原因。
他們會因為父母對他們的忽視而覺得受到傷害,從而引發(fā)內(nèi)心強烈的羞恥感,久而久之,就會否認自己,或者是不敢去面對問題,或者是自我攻擊。
正如《家有兒女》中的劉星,父母眼中的“完美”劉星,老師眼中的“好孩子”。
父母的眼中的“完美”,成為他們心中的一個巨大的包袱,讓他們不堪重負。
甚至還要接受孩子們的頂嘴。
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是,“青春期”正是孩子們成為“麻煩的時候”,他們渴望自由、渴望獨立,如果得不到尊重,彼此就會變得特別叛逆。
孩子們只知道在家里聽父母、大喊大叫,他們享受著父母的尊重,覺得自己到底應(yīng)該被認可還是應(yīng)該被尊重?
他們覺得父母不講道理,不講理,還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加在自己身上,讓父母變得很是頭疼。
父母的眼中“叛逆”,其實就是孩子在試圖證明自己的存在。
只是這種叛逆行為,讓父母覺得孩子變了,變得很不聽話,難溝通。
許多父母認為這是孩子的一種無理取鬧,想要用一種強勢的態(tài)度來回應(yīng)孩子的無理要求,但是,這樣會讓孩子產(chǎn)生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表現(xiàn)出來的是極端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