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青少年心理咨詢哪里比較好?
把以前的老師對待我們的方式,改變了。
在家里,經常鼓勵孩子跟同學溝通,要關注,關心,而且要經常夸獎,說他做的不錯,他可以做的很好。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學校,我每次跟孩子交流時,他都會很好地配合。
去年,他有沒有主動去找老師和同學說話?會不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在機構,他有沒有和同伴交流?有沒有去外面玩得很嗨?
在我的學員中,有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媽媽,身上帶著三個孩子。她也會參與孩子的活動,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控制情緒,比如外出游玩時,她會在孩子準備好的東西后,與孩子約定好,下次如果沒有完成,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是她自己制定的規(guī)則,所以她就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在她身上。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其實,我遇到的情況也并不是很極端。有一個孩子跟我說,老師,我覺得你說的我都明白了,可是就是做不到,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所以,我們要在機構里跟老師去交流,也就是說,首先得先跟老師交流一下,我們得跟老師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才能搞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康復訓練。
聽了我的話,很多機構老師都說,這種情況真的是“病”在身,需要“科學”的治療。
在聽我介紹后,他們也幫我聯系上了,給我推薦了幾種適合我的機構,但是效果甚微。
第一種機構的老師看起來和藹可親,在家庭中,我感覺非常和藹可親,感覺他們也很專業(yè),對孩子非常有耐心,
雖然他們也會言語治療,但是他們通常不怎么說話,做的都是特殊教育。
我見過有的老師在跟我介紹完畢后,立刻變了一個人似的,牽著孩子的手走在老師前面,
這種情況下,機構的老師也沒覺得有什么問題,甚至在下面還夸孩子非常聰明,但這個媽媽就真的這樣做了,孩子不明白,為什么老師說的就是她。
原因其實很簡單,她對于孩子的愛和期望,不是出于對自己的愧疚,也不是在用語言傷害孩子。
她看到了孩子生病,就立馬給孩子吃藥,而孩子則是不斷的不舒服,有的時候不想去學校,就是身體的痛經,但是因為自己的無知,將自己的焦慮,焦慮傳染給了孩子。
孩子本來身體就處于弱視弱的狀態(tài),
會因為疾病影響學習,還沒辦法去看醫(yī)生,只能休學在家。
等到孩子身體完全好了,有了足夠的力量,就可以自己去上學了。
媽媽希望孩子好,但是怕她在學校受欺負,所以不敢讓孩子去學校。
第二,媽媽過于擔憂
媽媽的內心非常的焦慮,焦慮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害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所以她又不敢給孩子去學校。
要知道,有些地區(qū)的學校對于欺負人的孩子還是比較嚴的,她就會一直強調孩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否則就是會被欺負的。
像上面的這個媽媽,就是這樣的擔憂,才會導致了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那一定要先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然后,媽媽開始慢慢地引導孩子去上學,孩子慢慢就打開心扉,孩子不再受到傷害,同時也愿意主動去上學。
為什么會有些孩子厭學呢?
1、和家長的想法產生不同
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就算是家長說的再好聽,他也不愿意去做。比如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覺得上學太累了。
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的時候,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是在故意和自己作對,是不想去上學,在找借口。
厭學的孩子不是討厭學習,而是討厭所有的學校,討厭所有的老師。
他就像上面那個學生一樣,對學習毫無興趣,毫無動力,沒有動力,變得消極,同時,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而這個孩子就是典型的“厭學”的孩子。
2、學校里的人際關系
學校里,有一個非常高大上的社交工具,可以解決孩子在學校里、生活中遇到的人際關系問題。
比如,這個孩子和好朋友吵架,或者被老師批評了,或者是他和好朋友鬧別扭了,這些問題都會讓他非常的難過。
他就不想去上學了,而且這種痛苦的感受會一直伴隨著他,讓他無法擺脫這種痛苦。
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說,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本身帶來的快樂,這樣孩子就有動力了。
03
鼓勵孩子提前準備好應對
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鼓勵。
例如,孩子喜歡吃冰淇淋,你可以跟他說“我們要先把冰淇淋放到冰箱里,等會吃完才可以吃冰淇淋”。
孩子喜歡滑滑滑梯,你可以跟他說“這個玩具滑梯真的很好玩,我們去把它放到它旁邊去”。
如果你還有時間,可以給他多講講他最近讀的書,并且讓他分享他的閱讀收獲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