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青少年心理學的書籍,有書里詳細介紹了過度的害羞、攻擊性、發育遲緩、父母過度控制、焦慮等等,可見,父母過多的控制和控制,不僅會削弱孩子的自控力,反而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
當然,青少年本身存在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欲望,家長不應該對他的生活抱著“不放心”的態度,想著怎么去控制他,覺得他太小了,這些就是錯誤的。
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要多給予孩子支持和幫助。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比如他小的時候,只是想玩一下手機,玩著玩著就走不出來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跟他說,走,我們先去玩10分鐘,然后休息一下,可以嗎?
再玩20分鐘,玩30分鐘,玩完再走,還是玩30分鐘,這個游戲要有玩耍的時間限制。
然后再看,在什么時候玩,玩什么游戲,這是需要有一個度,家長也要把關。
如果孩子完全不知道怎么玩,我們也不要去干預防,可以隨他,他玩的開心就好,如果他不知道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去引導他,他就會去主動去學習了。
游戲是需要學習的,你可以告訴他,游戲里面的很多知識,你也可以把它當成知識的寶庫,比如說《小哥白皮哥的編程貓》的基礎。
最主要的是讓他知道怎么玩,怎么學。
至于解說漫畫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去看,同時去看一下這個視頻。
所以說,孩子玩游戲這件事,關鍵是家長要和孩子站在一個水平線上,這樣,你對孩子的引導,才能更加有說服力,也更加有效。
就像你對孩子說,你玩游戲是因為好玩,然后你就下載了,這是一種獎勵,你可以選擇打多長時間的游戲,然后限時。這種辦法,也是我們給孩子一個規則的時候,在一定規則之內,你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設定一個時間限制。
比如,跟孩子說,每個游戲5分鐘,如果孩子還想再玩5分鐘,那我們就會再設定一個5分鐘的鬧鐘。
鬧鐘一響,孩子就會知道該停止玩游戲了。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在這個游戲結束之前,我們需要做5件事情,來幫助孩子立刻結束游戲。
當然,規則制定出來之后,家長也可以通過給孩子立規矩,來培養孩子的自律。
一個自律的人,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我把它推薦給大家,包括3個方面,比如時間管理能力,專注力,規劃能力,目標管理能力,成長心態。
我先介紹這3個分別是:
1、時間管理能力
2、能力
3、邏輯思維能力
4、專注力
5、聽寫能力
每個孩子的能力各有不同,但都對應每個孩子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想讓孩子擁有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家長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學習習慣。
3、專注力的培養
培養的方式是通過立規矩,幫助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制定時間表,學會正確利用時間。
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并教會孩子知道按時睡覺、起床、吃飯、寫作業等規定好時間。
讓孩子學會利用課間時間去活動、休息,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下午的美好”。
引導孩子學會規劃,讓孩子對于未來有規劃的能力也讓他們有責任感,對時間管理、學習、生活等都有一個主動的要求。
在上面的講到,我的兒子就是在3歲的時候開始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從來不需要父母督促,自己就會主動去完成作業,甚至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覺得這一點是孩子自律的表現,因為孩子知道自己作業的事情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做父母的就要保護好孩子的這種優勢,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鼓勵。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勵對于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那么孩子就不會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了嗎?
不,他們不愿意面對現實,所以更不愿意面對現實。
我們應該多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信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這樣孩子的變化就會越來越快。
三、家長要保持平常心,莫要給孩子過高的預期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無論你是否是我的孩子,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應該放手讓孩子經歷這個階段性成長。
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而不是一昧的控制。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比孩子成熟,比孩子懂得多,比孩子聰明,比孩子有很大的見識,所以總是替孩子做主。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很穩,不會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其實我們可以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而不僅僅只是對孩子的要求。
在孩子成功的時候,我們可以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當孩子失敗的時候,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不輕易放棄,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