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咬人不聽話怎么辦?這里有兩個方法,讓孩子遠離攻擊行為。
01.父母要先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前不久帶孩子去游樂場玩,看到一對母子,媽媽正在玩手機,孩子想玩滑梯,媽媽不同意,并對孩子說:“不可以,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比如你現在必須要回家吃飯。”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媽媽在忙,當時孩子沒聽到媽媽說完就跑了出去,媽媽就在后面追著孩子。
過了一會兒,孩子看媽媽不在家就找奶奶,奶奶追過去,結果還是不見孩子,孩子走了一段時間,又跑過來找奶奶,奶奶也不在。
于是,孩子就問奶奶:“我想玩滑梯嗎?”
奶奶說:“去吧!”
“不去,你又要大哭大鬧了!”
孩子就這樣跟奶奶玩了起來。
玩了一段時間后,這位媽媽把孩子抱在懷里,對孩子說:“寶寶,想玩滑滑梯了,你是不是想玩一會兒再回家呀?”
孩子就一溜煙跑去拿起窗臺上的玩具,很開心地在一旁玩了起來。
她看孩子玩積木之后,沒理會,也沒有說話,只是跟孩子說:“寶寶,想玩積木可以,但是不能馬上回來哦!”
然后又重復了一下要求:“小朋友,想玩積木,先坐好。”
然后再馬上把積木拿過來,孩子就在旁邊看著媽媽。
這時候孩子看到了,媽媽看到了,她說:“看,我看到了,你還是很開心的搭好看。”
孩子就不樂意了,說:“我沒有搭好,我好像沒有搭好。”
媽媽說:“你很有可能是搭好的,我們可以再一起搭一下。”
孩子覺得很有趣,問:“是不是因為積木搭得不好,還是因為累了,要不放棄呢?”
媽媽說:“是的,寶貝,媽媽知道你一直都很想搭一個積木。”
結果,當媽媽跟孩子說:“你真有耐心,才能做好一件事!”時孩子就會有意愿去做。
“有效的溝通”,其實就是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聽到他們的內心的感受,去說出來,也是在幫助孩子梳理他們的情緒。
這時,我們就會知道,我們跟孩子的溝通,其實就在于“如何回應”。
否則,孩子很容易進入“第一反抗期”,繼續當“小綿羊”,當孩子總是不聽我們的勸告,作為家長的我們會很著急,感到很生氣,我們會把這種不好的情緒傳遞給孩子,然后指責孩子,說:“怎么可以不聽我的話呢!”
這種情況下,我建議您就不要過多地去說,只要抓住他的手,輕輕地拍一拍他,他就會知道自己錯了,可能也會改過來。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給他展示照。
因為孩子是他自己的,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成長。他有他的秘密,有他的追求,有他的青春,父母也要做出改變,去愛他,去尊重他。
哪怕是一個成年人,他也有自己的心,我們要做的是給他自由。
首先,讓他去感受到安全感。
有安全感,他才敢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否則他不會做出恰當的行為。
其次,尊重孩子,允許他有自己的思想。
成年人,都是敏感的。
有時候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沒有經過商量的同意,孩子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當父母對孩子失去了掌控感,孩子會覺得自己處于劣勢當中,失去了應有的主動權。
所以,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節奏。當他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且做到了之后,他才能真正的進入下一階段。
最后,讓孩子變得優秀。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優秀的父母。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個優秀的父母。
4
優秀的父母,都有一個這樣的特點,那就是善于傾聽。
在育兒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特點,不僅僅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
學會傾聽,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積極向上的種子,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充滿動力,擁有不畏困難的勇氣,這種成長型心態,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真正的快樂,而且還給了孩子自信和勇氣。
愛頂嘴的孩子,更有主見,獨立性更強,自我意識更強。
為了與孩子更好的溝通,父母要懂得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學會適當的放權,對于不正確的行為,要勇敢的say no,給孩子說“不”的權力。
04
面對孩子頂嘴,一流的父母這樣做
一流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在頂嘴時,家長要懂得對孩子說“不”,要多鼓勵,多夸獎,少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