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去做父母喜歡的事。
看到一個例子,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被媽媽認為是一個小胖墩。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媽媽沒少讓孩子做功課。但是,孩子做作業,媽媽要看電視,孩子說,媽媽,我不要看電視,可媽媽堅決不給。孩子就躺在沙發上看手機。媽媽更生氣了,罵了孩子。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終于,媽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于是,就自己來了一個“絕招”。
讓孩子做功課,讓孩子背題,讓孩子復習。
媽媽讓孩子去幫忙,可孩子卻說,我今天不想背,可以不寫。
媽媽反駁道:誰都是這個樣的,媽媽只要相信你,努力學習就行了。
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就會照著媽媽的做,堅持寫作業。
然后媽媽再讓孩子說出他是怎么想寫的,孩子就很樂意的去寫了。
最后媽媽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就主動要求學習了。
這是一個“交易”的過程,媽媽不要隨意去破壞和破壞孩子之間的關系。
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更要懂得進退。
03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
有人說:以孩子的思維方式比活出來的感受更加重要。
也許你認為孩子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去寫作業,但你知道孩子為什么會花很多時間去寫作業嗎?
孩子和媽媽的思維方式不同
有人說,父母過于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會干擾孩子學習。
可孩子們卻認為,他們應該在最該打游戲的時間里,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當媽媽過于強調了學習成績后,那孩子一定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不能取得好成績。
當媽媽太強調“學習成績”,對孩子來說是種壓力
孩子和媽媽一起玩耍的時候,是不會覺得有人關心他、理解他的。
媽媽在和孩子的相處中,
更多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時不時的督促孩子要認真學習、要考高分。
但孩子學習的時候,
更多的是在談論自己的感受,
比如:
“媽媽,我考砸了,
我很難過,
你會失望,
但媽媽會安慰我的。”
“你別難過了,
下次你認真點,認真點就好了。”
殊不知,
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會讓孩子感到深深的失落。
他們為了尋求來自父母的安慰,
只能用謊言進行欺騙。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的謊言并不是他們本身想要的,
因為害怕被拋棄,
才選擇說謊。
只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謊言,
把他們害怕,不敢面對父母的責罵。
而選擇謊言的背后,
是他們有了一座大山,
終于可以踏出這大山。
為什么這么說呢?
就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們誤以為,
孩子撒謊是為了避免被懲罰,
就可以把這個錯誤外化。
讓孩子害怕的不是懲罰,而是否定自己。
正如上面所說,
很多父母不會用正確的方式懲罰孩子,
以為懲罰能讓孩子變乖,
沒想到孩子會因此變本加厲。
孩子撒謊,主要有4種原因,
孩子是怕懲罰,
父母卻不自知
作為父母,我們不想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不想讓孩子替我們承擔責任,
也不想讓孩子聽父母的,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
我們懲罰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孩子要聽我們的話,
并不是為了懲罰,
而是為了告訴他們,
他們可以選擇說謊,
但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
因為我們懲罰的目的是,
培養孩子
的正直、勇敢以及
良好的品德。
如果孩子經常說謊,
我們要糾正他們的錯誤,
一方面,
他們只是在成長過程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