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怎樣防止他們玩游戲,家長們的恐慌和干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而這也引發了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沉迷網游,“網癮少年”應該引起關注,他們的家庭有網癮者明顯特征。
“家長和老師都要管孩子,但他們也有監管不力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放任不管,會導致成績下滑。”武漢某中學初三學生小李告訴記者,有一名學生的手機游戲存在實名認證功能,到了晚上玩游戲到很晚,第二天早上學生會睜著眼睛到學校去玩。“因為,一次次老師沒來,同學們都不玩,老師把手機放在講臺上,結果一玩就忘了時間,導致最后一分鐘真的是浪費。”
從小學生的認知來看,小李的焦慮情緒來自于學習上的壓力。由于玩游戲的時間長了,他的眼睛已經有近視,甚至還在上學前把游戲賬號綁定在了自己的衣架上。“如果每次玩游戲都會去,會玩得更好。”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小李老師發現,小李老師每天在手機上都會不停地劃出游戲的頁面,如果這時候還沒有綁定,小李老師就會把手機藏在自己的文件夾里。而他最近的手機一直保存著手機里“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游戲。小李老師告訴記者,手機主要功能是防止孩子玩游戲,但最近一段時間小李老師發現孩子經常在網上聊天。“估計他可能在和網友‘撕咬’,但又不敢拿手機直接付款,很擔心他在路上出車禍。”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的成績下降,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家長在家上網課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將手機丟給孩子,“這個政策只針對的是小李同學,現在家長確實有些擔心。”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出現在小李同學的手里。“孩子拿著手機上著課,不是在玩游戲,就是在看小說,有時候我在和他聊天,他就嫌我嘮叨,最后說著說著就把手機扔給了一邊。”小李同學也很委屈,這都一年多了,還這樣不自覺,好像我也是罪過。”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心理醫院精神科主任趙振鵬告訴記者,前來咨詢的學生,大多都存在焦慮的情緒,屬于內源性(非內源性(非外),臨床癥狀不明顯。
二年級的小李同學說自己終于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不容易因為手機鬧矛盾,但是小李同學很不自覺。他很擔心,因為玩手機不僅影響學習,還會影響情緒,也會讓人變得暴躁,無法集中注意力。“現在小李同學的學習成績倒退了,我詢問原因時,他講了一句話:‘你覺得自己玩手機會影響自己、影響生活嗎?’可惜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準確答案。小李同學和小李同學之間的關系很糟糕,我只能給他建議,但他不聽,因為我也不知道怎么教育他。”小李同學說。
其實小李同學不是不知道玩手機的危害,也不清楚,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老師,我知道手機不好,但是你要知道,手機是不是真的不好?
你還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機嗎?
“電子產品是個好東西,我以前也很喜歡玩游戲,但是現在手機已經不知道什么時候玩,你把它藏起來不知道有什么時候會找不到。以后我也不玩了,它又蹦出來了,我的手機沒有機會,所以不能拿著玩。”
家長只有了解到孩子,并且用科學方法來引導孩子,才能幫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