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孩子厭學不聽話,不愿意學習,說少就厭學,想玩手機不想玩游戲。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不罵,不打,逼,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我聽過太多這樣的話。
作為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被孩子身上的問題所困擾。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種情況其實并不少見,畢竟,現在的社會在飛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的思想卻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思想也是屬于被時代淘汰的。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我身邊的很多家庭身上,我也一樣曾經厭學,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內心是這樣的:
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太享福了!
孩子上學可以去麥當勞打工,我當初不希望你在這里吃苦,因為我覺得你太享福了!
上小學時,孩子取得的成績不夠“好”,這個媽媽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不再每天督促孩子寫作業,甚至直接要求孩子抄寫一篇作文,這種行為不僅讓孩子厭惡學習,而且會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個負擔,因此產生厭倦,甚至逃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另外,我在文章里提到,想讓孩子明白為什么學習的過程是一種痛苦,不僅僅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他們自己將來的成就。
而讓孩子理解學習的快樂是在于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困難還是快樂,家長都要給與支持和鼓勵。
也許不一定是孩子考了高分,家長會說“寶貝,你真棒,你是怎么做到的?”“這次的考試成績提高了,說明你只要總結了自己的成功經驗,一定會很棒的,媽媽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超越自我”“你可以告訴媽媽,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更好”。這些鼓勵的語言,既是肯定孩子的努力,也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關鍵。
2.我相信你,因為………………
家長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擺脫焦慮的心理,也可以鍛煉他的抗壓能力,這對孩子將來走入社會也是很有幫助的。
3.鼓勵孩子使用“下次…………”的句子。
比如,孩子因為沒做到完美,很沮喪。我們可以這樣鼓勵孩子“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好”,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后,我們也可以鼓勵他“你真棒”,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激勵,孩子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4.夸獎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如果我們經常夸獎孩子的勇氣,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面對挫折時,是能夠比較容易接受的。而且,孩子在成功時,也會因為做事的時候,遇到困難,不畏縮后,敢于嘗試,敢于面對困難,遇到困難,就會有很強的勇氣。
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錯,回家告訴了自己的好朋友,而我們卻告訴孩子“你沒有拿到滿分”,是因為我們認為,可能孩子只是在做這個比較困難的事情,拿到滿分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會給孩子貼標簽,對孩子進行貶低,在孩子面前把不好的事情全部歸咎于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內心就會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
沒有自信的孩子,面對挫折,也就容易退縮。而這些孩子也不會給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結果,我們給出的反饋是,很失敗,很痛苦,但是為了孩子,我們都會忍住眼淚。
所以,這些負面的情緒并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而是希望可以改變孩子的心態,讓孩子在能面對挫折時從容不迫地成長,而不是糾結于失敗中。
那些看起來很努力,其實是一種懶惰的方法,并不是勤奮的借口,只是一種借口。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自己的狀態不重要,如何調整狀態。
04
前面提到的媽媽以暴制暴的方式處理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極大,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成長,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問題。
經常遭受暴力的孩子,可能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1.形成膽小怯懦的性格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沖上熱搜:14歲的小女孩用刀砍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僅僅是因為害怕,男孩被活活打死,還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把刀對準了自己的父親,也因為害怕這種暴力事件,所以一直在心里默默忍受著。
據調查顯示,這種性格的孩子,大多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遭受過很多不公正的對待,孩子還小,也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所以也就從心里排斥父母,開始憎惡父母。
他們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可能會對父母百般討好,希望他們能夠多一些好的言辭,好的生活,也希望他們能夠如父母所愿,變得越來越優秀,反而越來越優秀。
而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會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譬如孩子會變得很乖巧、很聽話,而父母也會很上火,不開心,或者不耐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的叛逆。
其實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遵循這3個原則,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都很有幫助。